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工程中岩爆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爆是地下工程掘进过程中所遇到一种动力地质灾害,其危害较大。根据当前国内外大量岩爆的统计资料,结合在二郎山隧道知锦屏二级水电站勘探洞所遇到的岩爆现象,提出了岩爆是由构造、浅表生改造、围岩的岩体强度、岩层产状、围岩应力状态、变形特性、地下工程布置等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岩爆的力学机制问题,认为岩爆力学机制的实质属于压致拉裂破坏。  相似文献   
2.
冲击地压是采矿业中突发性、瞬息难以预见的灾害,它的发生常常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研究便捷、可靠的防治方法,成为防冲减灾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传统防治方法中的大孔径机械钻孔卸压法,存在卡钻、长距离大孔径钻孔钻不动、排渣困难等难题。本文作者采用高压旋转水射流钻孔法,从地面实验中克服了上述问题,并研制了相关设备。通过多次试验数据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并为长距离、大孔径钻孔卸压“防冲”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可行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下峒室岩爆预报的自适应模式识别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应用神经网络系统理论,提出了地下峒室爆预报的新方法-自适应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结合专家系统的经验,从积累的工程实例中抽取岩爆模式特征,建立输入模式输出模式对,采用自学习的方法建立从输入模式到输出模式的非线性映射,并进行推广,由网络推理出待识别岩石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和烈度,实际应用表明,本文的方法科学,可靠。  相似文献   
4.
岩爆预测的支持向量机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针对岩爆预测问题,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方法,通过对影响岩爆因素的分析,然后运用支持向量机理论建立岩爆预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岩爆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该方法是科学可行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基于岩石细观损伤机制的岩爆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岩爆是采矿诱发的地震现象,是矿井自然灾害之一。岩爆发生条件与岩石的力学性能有关。岩体中微裂纹的形成、扩展和汇合对岩体的力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可以导致材料的逐渐劣化直至破坏。对于三轴压缩的岩石试件,当侧向应力为拉应力或很小时,其破坏形式主要是徽裂纹的摩擦滑移、自相似平面扩展和弯折扩展。本文基于岩石细观损伤机制,在本构关系中引入损伤效应函数,用于分析圆形洞室的岩爆现象,得到了岩爆发生的临界损伤范围和临界载荷的解析式。结果表明临界损伤范围取决于弹性模量与降模量之比;临界载荷与峰值强度及内摩擦角有关。  相似文献   
6.
防冲抗爆恒阻大变形锚杆包括杆体、托盘和螺母,其恒阻装置,可以在巷道围岩发生大变形时自动拉伸,并保持恒定的工作阻力.锦屏二级引水隧洞开挖极强岩爆洞段施工时首次引入了防冲抗爆恒阻大变形锚杆,工程实际应用验证了其可行性,此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岩爆岩石断裂机理的电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岩爆形成机理,应用扫描电镜对岩爆岩石断口微观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岩石解理断裂存在一个明显的主断裂路径,岩爆断裂的微观机制主要是在拉伸、剪切作用下岩石发生低应力脆性断裂;从岩石断裂微观形态研究岩爆岩石断裂,可以更好地揭示岩石断口微观形貌特征、裂纹生核、扩展及断裂方式与岩爆演进过程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深埋隧道岩体中有较高地应力,在岩石强度较高的围岩处易发生岩爆,影响围岩稳定性。笔架山公路隧道埋深大,为降低其安全建设风险,本文通过工程区岩样岩体力学实验对围岩性质进行研究,结合地应力资料建立三维有限元地质模型反演隧址区地应力场,最终利用谷-陶岩爆判据和强度应力比岩爆判据对笔架山隧道岩爆状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隧道工程区内岩体有中等-强烈岩爆倾向;隧道沿线地应力场由自重应力场主导,大多数区段岩体处于极高应力状态,且水平最大主应力与隧道夹角较小,有利于围岩稳定;开挖后沿线围岩最大主应力峰值为63.2MPa,均发生在断面侧壁,因此在该部位发生岩爆的可能性较大;隧道沿线24%区段有发生岩爆的可能,且以中等-高岩爆活动为主,岩爆预测结果可为隧道开挖施工和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高地应力环境下深埋隧道岩爆发生机理,掌握岩爆孕育规律,本文通过现场测试、数值分析及室内实验,对平安特长深埋隧道岩爆段围岩的二次应力场进行了分析,探明了隧道岩爆发生的力学机制,并运用经典应力岩爆判据指标,预测判断出岩爆发生强度及位置。研究表明隧道侧壁处存在较大的压应力,是造成岩爆发生的主要原因;高地应力条件下,由于结构面等不利因素的存在,造成掌子面中部处原岩应力突发释放而引发高烈度的岩爆;在岩爆区段进行应力释放孔的布置,能够有效地释放原岩应力,减少岩爆发生的可能性。相关研究成果能够深化人们对于高地应力环境下岩爆发生机制的认识,为类似工程岩爆的防控及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2D-σ程序对深部矿体不同开采顺序的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行式阶段开采顺序,采场顶板破坏度、位移值和垂直方向应力值均小于下行式开采,在矿床开采末期,地表的沉陷范围及各阶段顶板和边帮的位移均小于下行式开采.因此,采用上行式阶段开采顺序有利于改善采场的稳定性及减轻或避免深部硬岩开采诱发的岩爆灾害,从回采工艺过程方面分析,更有利于矿山实现的无废开采新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