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丛书文集   10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2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反胶束为模板合成导电聚苯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用2—乙基已基琥珀酸钠(AOT)/异辛烷、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Triton-X100或OP)/正辛醇/环己烷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澳化铵(CTAB)/氯仿/正辛醇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反胶束体系为模板进行苯胺聚合.系统地讨论了苯胺与过硫酸铵的物质的量的比、反应时间、氧化剂滴加速率、反应温度、微水相酸浓度及表面活性剂浓度等因素对于反应表现收率及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聚苯胺的掺杂及其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对甲基苯磺酸(TSA)和磺基水杨酸(SSA)对聚苯胺(PAn)进行了掺杂,研究了在掺杂过程中浓度、温度及时间对聚苯胺电导率的影响,并对掺杂态PAn在空气中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SA和SSA掺杂的PAn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电导率均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导电高分子和无机氧化物为基灵巧窗口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化学合成的方法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上分别镀上了电致变色的三氧化钨和聚苯胺膜,并将这两种ITO玻璃用高分子电解质粘结形成灵巧窗口。当外加电压在-1.4V-+1.4V之间变化时,灵巧窗口在可见光区具有很显的透光率变化。  相似文献   
4.
烷基苯磺酸掺杂聚苯胺的特征及可溶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烷基苯磺酸(ABSA)为反离子质子酸,研究了大阴离子酸掺杂苯胺(PAn)的过程及其可溶性,表现溶解度和真实溶解度随溶剂和处理温度的变化表明大阴离子酸掺杂的特殊性;受分子链的运动和聚合物边间距影响较大,可溶部分的UV-Vis光谱的结果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FT-IR对PAn和ABSA混合物在氯仿中的可溶物和不可溶物的结构分析表明掺杂过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对溶解不利,而ABSA中的烷基直链结构对溶解有  相似文献   
5.
6.
聚苯胺合成的中试放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促进导电聚苯胺(PAn)的产业化,采用工业品的苯胺、盐酸、过硫酸铵为原料,以自来水为溶剂,用化学法进行了PAn合成反应的逐级放大(一次最大投料总容积359L,苯胺一次最大投料量22500g)的中间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其最佳条件下,小试合成PAn的电导率都在34.00S·cm-1左右,最高可达38.46S·cm-1。逐级放大合成PAn的电导率,在100L总容积(苯胺一次投料7500g)以内都超过30.30S·cm-1。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用工业品原料合成的PAn与用试剂级原料合成的PAn在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上基本相同。文章还分析了大投料量合成PAn电导率的影响因素,发现主要在于有效控制温度等反应基本条件和各组份的相对浓度,亦即在于完全重复小试合成的所有条件。  相似文献   
7.
导电聚苯胺/聚苯乙烯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化学改性对聚苯乙烯微球进行磺化处理,引入亲水性的磺酸基,采用原住聚合的方式,在磺酸根的掺杂下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导电聚苯胺/聚苯乙烯复合微球。复合微球中聚苯胺含量为19.3%时导电率约为0.10S/cm,与用聚苯乙烯磺酸本体掺杂的导电率相当。  相似文献   
8.
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是开发同时具有电、磁性能的功能材料的最佳选择之一,是制备电磁屏蔽材料,电磁波吸收剂等功能材料的重要途径。导电聚合物与磁性纳米粒子复合,既可实现电、磁性能的复合,又可通过调节各组元的组成和结构实现对材料电、磁性能的调节。对目前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原理、方法,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控制,材料的性能与应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Blends of dodecylbenzene sulfonic acid doped polyaniline (PANI-DBSA) and polyacryionitrile (PAN) dissolved in either CHCh/DMF or CHCl3/DMSO mixture were solution cast.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blends with various compositions was measured and the doped :xtent of PANI- DBSA in different casting solvent systems was studied. Solution blends prepared from CHCh/DMSO displayed higher conductivity than those obtained via CHCh/DMF. The dedoping reaction of PANI-DBSA in CHCl3/DMF identified by UV-Vis and FTIR analysis contributed to the lower conductivity of PANI-DBSA/PAN blend.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合成法,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制备了4种杂多酸/聚苯胺掺杂材料。测定了其在CHCl3和CCl4中的溶解度,并以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电导率等测试手段对掺杂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与本征态聚苯胺相比,证明出制备的材料是掺杂材料,同时表明聚苯胺经质子酸掺杂后,形成共轭结构,从而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