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5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70篇
系统科学   91篇
丛书文集   178篇
教育与普及   109篇
理论与方法论   67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48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513篇
  2006年   453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国内外低碳土地利用的研究背景和实践,分析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碳排放效应,并对城市土地低碳化与集约化利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采用鄂州市实际构建低碳理念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鄂州市2000-2013年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由此,总结鄂州市再加入低碳因素后土地集约利用的变化规律,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教学媒体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之一,文章对各类现代教学媒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经营城市"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水平“经营城市”是中共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就北京城市发展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而且是在北京要率先实现现代化这一背景下提出的要求。同时,做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利用也是党中央、图书馆对北京城市发展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是同一体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北京提出“经营城市”理念包含着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利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利用也可以引入“经营城市”理念。为此,北京应进一步全面普查历史文化遗存,深入发掘这些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合理保护和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确立了对全世界的统治,而中国在闭关锁国中沉沦下去,究其原因,儒家思想的内部弹性日趋萎缩和家族本位的思想积淀使我国近代社会步入闭塞;而西方的人文主义、自由主义则使西方迅速摆脱了中世纪思想文化的沉重包袱,资本主义得到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多目标决策理论、组合优化理论以及预测科学技术为依据 ,首先建立了土地功能配置模型 ,帮助规划师对各种不同功能土地的片面布置进行分析 ,从而找到最合理的城市土地布局 ;然后以遗传算法作为优化工具 ,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工矿区域城市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矿业地区的城市化研究成果在西部地区非常少见 ,现以云南省东川市为例 ,对其发展的现状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将其城市化分为两个阶段 ,并揭示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基本动力、地区差异性等特征 ,可为此类城市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需要之间的唯一出路,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当代寓言创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相当一部分作品从立意到表现却存在着脱离讽喻性、失去故事性、忽视原创性的倾向。中国现当代寓言的创作应在这些方面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9.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maps of the moon produced in the mid-seventeenth century by Jesuit Giambattista Riccioli (1598-1671) and Johannes Hevelius (1611-1687), whose cartographic projects competed for widespread acceptance. Although Hevelius’s Selenographia (1647) was applauded for its many detailed, self-engraved pictures of the moon, his cartography and proposed nomenclature were supplanted by Riccioli’s as offered in Almagestum novum (1651), in spite of the latter’s simplistic pictures and promotion of geocentric cosmology. Exploring this paradox through pictorial analysis, three types of images common to both Selenographia and Almagestum novum are compared, employing an analytical tool developed by Svetlana Alpers in The art of describing (1983). A focus on this debate exposes the tensions evoked by new technologies of vision and competing cultures of visual epistemology in seventeenth-century astronomy. As both selenographers grappled with questions about the role of representation and what kinds of knowledge could be generated visually, the successes and failures of their competing projects present implications for the course of visual astronomy, as well a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 of ‘visual technologies’ in a period of controversy.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采用统计年鉴数据,深入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武汉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