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8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希哲对爱情的探索与阐释,颅具个性色彩,具体表现为不受世俗观念局囿,有创新意识,敢立一家之言。其思其言,对于年轻人或许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2.
love is an eternal theme of human being.Concerning with the literature productions that sing praise of love,it is necessary to talk about Jane.Eyre.It differs from others.Jane.Eyre portrays a story that an upper class gentleman falls in love with a small,plain,poor governess.We can't help asking why.Why could Rochester fall in love with Jane? This paper will quote the statement of Rochester himself and analyze the reasons.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emphasize the essence of love---it is not outer beauty,but inner beauty,so that it could evoke people's respect for inner beauty.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多元化语境中,金岱以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创作领域成为多声合唱中精彩的一曲。本拟对其长篇小说系列“精神隧道”的创作精神及书写疆域做些分析与归纳,以寻觅其创作意义。  相似文献   
4.
席慕蓉爱情诗歌的魅力,在于她用高超的艺术画面表现出了所有普通人正在或曾做过的美丽的爱情梦幻,缠绵悱恻的爱情经历是梦的内核,优美的画面是其梦的衣裳,因此能引起人们深深的共鸣和喜爱.  相似文献   
5.
唐诗中梧桐意象蕴含着丰富的爱情意义。在爱情诗中,梧桐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用来表达相思离情;在怨诗中,梧桐寄托了思妇与宫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梧桐与明月的意象组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恋爱中的男女那些细腻缠绵的心理状态,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心中炽热的爱情渴求;梧桐与凤凰的意象组合有如一对痴情的恋人,具有鲜明的爱情色彩。  相似文献   
6.
词为一种具有浓厚女性色彩的歌辞,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词坛中,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往往是被男性词人改造过的女性情感。女词人李清照是词坛中特立独行的人,她的词真切地体现了女性对“词”这一体的深刻理解,反映了她的全部感情和生活。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以“边城”为代表的湘西题材小说,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然而,湘西题材创作的审美意蕴,不仅表现这一人生理想上外化的生活、自为的性爱使这一形式获得了定性,而作家对湘西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和生存危机的现实的感叹揉进这一人生形式中,更使作品获得了更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达到了作家提出的“美丽总令人忧愁”这一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8.
从唐代士妓之恋传奇与关汉卿的士妓之恋杂剧的比较入手,分析了元代儒生的社会地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软弱自卑的形象性格特征,从而窥视出有元一代文人的心理和追求,折射出现实生活中文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江西高校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之间存在诸多共性,其相似性远高于差异性。尽管性别差异的确存在,但非常小,不如传媒所传说的那样显著。女大学生较之男大学生而言,性别观念相对更为开放与包容,更反映出对传统性别期待的挑战与突破。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在婚恋观的构建过程中,既要正视盲目追求现代性所带来的认识误区,又要考量传统婚恋思想中的美德伦理。实践意义上,物化与享乐主义思想,逃避义务、虚无责任的态度,违背善良风俗、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不利于积极婚恋观的培养,而贤贤易色、相济相生、互敬互爱、忠贞不二等传统婚恋道德有助于健康婚恋观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