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中国诗史上,悯农诗的写作传统开始很早,但在中唐以前真正属于文人写作的悯农诗却历历可数。安史之乱后,突然出现了一大批写作悯农诗歌的诗人,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悯农诗歌。这种普遍悯农情怀的出现,当然有其时代与社会的原因,但更为根本的却是受中华传统"仁爱"文化与"和"文化的影响。对"仁爱"文化与"和"文化进行观照,可以揭示出中唐诗人悯农情怀普遍出现的深层原因和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泰安作家刘黎莹孜孜不倦地耕耘在小小说的园地里,并已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作者怀着“能让每个人活得好一些”这样朴素的创作理想来拥抱生活,回馈社会;同时自己的人生观念也鲜明地投射到小小说的创作中,使得文本呈现出一定意义的儒家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儒、道、墨三家之爱作为共同效忠于先秦社会的哲学流派,在人性基础,修养方式,政治思想,爱的最高境界方面存在共同点,然从其各自特性上,不难发现三家之爱在立足点,群已关系,爱的方式,最终目的,意识导向又有其独立之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三家之爱都突显了各自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孔子之仁有三层面:恻隐之心,仁爱行为,仁德模式。恻隐之心源于人的生命之感,沿着向外奉献(“忠”)与向内克制(“恕”)两面展开。仁爱行为是恻隐之心的自然呈露,是表现性行为,不计力量,不计后果。仁德模式人人具有,生发恻隐之心和仁爱行为,又在恻隐之心和仁爱行为中得到培厚。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的小说中蕴涵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显示了他对儒家性善思想、中庸之道,以及弘毅的人生态度和入世精神的深刻体会和认识,也显现出其小说创作的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