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烟碱类杀虫剂IMI及其微生物转化产物5-hydroxy IMI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Zorbox OSD反相柱,水和乙腈(75:2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69nm,IMI和5-hydroxy IMI得到较优分离.在0.5~50mg/L的浓度范围内,两种物质的色谱峰面积和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IMI和5-hydroxy IMI的标准工作曲线分别为y=112.23x-1.7775和y=98.039x-17.508;相关系数为0.9999和0.9997.转化产物的样品中IMI和5-hydroxy IMI添加的回收率分别为99.3%和97.4%.  相似文献   
2.
应用彗星试验研究两种农药对小鼠DNA的损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探讨采用当前国际上较先进的DNA损伤检测技术-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又名彗星试验),来检测农药对小鼠DNA的损伤,尝试建立小鼠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来评价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新型杀虫剂吡虫啉和抑食肼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对小鼠的DNA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作用,各浓度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认为小鼠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能敏感地检测农药对细胞DNA的损伤,并认为细胞的DNA损伤可作为农药等化学品致突变性检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吡虫啉废水中回收碳酸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碳酸钾、碳酸氢钾、氯化钾及水的四元体系在293K时的溶解度及相图,分析研究了吡虫啉废水中各种盐的析出顺序及析出量,确定了合理的碳酸钾回收工艺.产品纯度可达97.5%,碳酸钾回收率达85%.  相似文献   
4.
3种杀虫剂对杨树羧酸酯酶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酶浓度、底物浓度、反应体系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5个因素对美洲黑杨羧酸酯酶(CarE)活性测定的影响,得出测定杨树CarE的最适反应条件为:酶稀释10倍,底物浓度为3×10-4mol/L,pH为7.0,温度30℃,时间15 min。利用试验得到的反应最适条件分析了氧化乐果、吡虫啉和氟虫腈3种内吸性药剂对杨树Car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00、1 600、3 200和6 400mg/L氧化乐果能明显抑制杨树CarE活性,其中6 400 mg/L氧化乐果抑制作用最强。50、100、200、400和800 mg/L吡虫啉处理杨树48 h,对杨树CarE均没有显著影响;当处理96 h时,400和800 mg/L吡虫啉能显著抑制CarE活性。而400 mg/L氟虫腈处理杨树48 h,800 mg/L氟虫腈处理杨树96 h,都能显著抑制杨树CarE活性。  相似文献   
5.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可共代谢降解烟碱类农药吡虫啉,并且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性.本文通过电穿孔法消除了该菌的四环素抗性,获得了四环素敏感型菌株R551-3Tcr-,可以用作遗传转化系统的受体菌,能被转化吸收遗传载体质粒pJB866H::ndhSL,构成一对很好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遗传转化系统.同时HPLC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四环素敏感型菌株羟基化吡虫啉的活性并未发生改变,为进一步开展敲除和回补共代谢途径关键酶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型杀虫剂对蚯蚓的生化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研究了吡虫啉与抑食肼对蚯蚓体内的蛋白含量、纤维素酶和SOD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吡虫啉在浓度低于0.2mg/L、抑食肼低于25mg/L浓度范围内对蚯蚓纤维酶活力有抑制作用。低浓度吡虫啉对蚯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有抑制作用,高浓度吡啉和抑食肼则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298.15K和308.15K时葡萄糖+吡虫啉水溶液的密度,求取了葡萄糖的无限稀释表观摩尔体积(ΦA0)和分子对相互作用的体积参数(VAA),讨论了葡萄糖一吡虫啉的相互作用对ΦA0和VAA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光催化和水循环协同净化氮磷和吡虫啉污染的效果,设计了空白对照、水循环和光催化水循环3组生态浮床系统、6个处理组对2种模拟农田退水(氮磷退水、氮磷和吡虫啉复合污染退水)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体循环能增强浮床系统对氮的去除效果,7.d后氮磷退水的水循环浮床水体中氨氮和硝氮去除率较空白对照浮床分别提升了5.5%和27.1%;增加光催化的净化技术可加快氨氮硝化,氮磷退水的光催化水循环浮床水体中氨氮和硝氮去除率较空白对照浮床分别提升了26.2%和20.3%;吡虫啉会影响水循环浮床系统对氮磷的净化效果,TiO2光催化复合陶粒对吡虫啉有良好的氧化降解效果,同时对氮磷和吡虫啉复合污染有显著净化效果;氮磷和吡虫啉复合污染退水的光催化水循环浮床降解了 58.2%的吡虫啉,水体中氨氮、硝氮和磷酸盐去除率较未添加吡虫啉的水循环浮床分别提升了72.4%、15.0%和14.8%。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u/Ce复合金属氧化物对废水催化氧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湿式氧化法在2L反应釜中处理吡虫啉农药废水。结果Cu/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吡虫啉农药废水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结论优化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方法,不但可以提高COD的去除率,而且可有效的降低Cu^2+和Ce^4+的溶出量,使该类催化剂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营养胁迫及农药胁迫等逆境在农业田间生产中十分常见.为明确不同营养胁迫条件下,常用杀虫剂使用对小麦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影响,研究了3种质量浓度的吡虫啉、灭多威、氧乐果分别处理清水及营养液中培养的小麦苗后5d内,对小麦苗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5mg/L吡虫啉处理营养液组及清水组小麦苗后6h时,小麦苗PAL均受到抑制,活性显著降低;在处理后12h时,营养液组小麦PAL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了37.8%,而清水培养的小麦苗PAL未出现显著升高;100,200,400mg/L灭多威处理对2组小麦苗中PAL活性的影响与吡虫啉处理类似.氧乐果处理后6h,营养液组小麦苗PAL活性比对照显著升高了107.8%,在处理后24h时,营养液组小麦PAL活性又显著降低,而后变化不再显著;而清水组小麦苗PAL活性在氧乐果处理后12h及48h时,活性显著降低,在处理后5d内,均无显著升高阶段.可见,杀虫剂对小麦苗中PAL活性的影响与药剂本身的性质有关,还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营养状况对小麦苗的PAL防御响应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清水培养组小麦与营养液培养组小麦相比,在药剂胁迫下,PAL活性在营养物质充足条件下的防御响应更为显著,并迅速恢复为不受影响的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