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50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42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刺山柑在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民间药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是全世界公认的民间药用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采用民族植物学的关键人物访谈法,对该物种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民间的医药作用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刺山柑的叶、根、根皮、花、果实及种子在民间医药中的处方有3种单方和4种复方.其中的单用刺山柑能治疗风湿病、慢性关节炎及肩周炎;而刺山柑与14种植物混合用的4种复方能治疗11种疾病.初步揭示了刺山柑在吐鲁番维吾尔族的民间处方及医药作用,为新药品及保健品的开发提供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于视觉艺术的外视感应来阐述听觉艺术的内视感应 ,确定时间艺术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举出音乐作品实例分析 ,进一步论述音乐艺术随时间流动所产生的心理造型和它的立体性效果。提出音乐魅力所带来的空间氛围、形象意境 ,在心灵感应下会取得长久性的感受与记忆。  相似文献   
3.
音乐欣赏的本体性质是音乐美学领域中重要很难回答的问题。音乐欣赏通过听觉来审美,在创造过程中,完成感性与理性的相互结合与统一。从音乐材料,结构环节和功能作用三方面断定,材料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性,结合是约定的感性材料与理性材料的结合、音乐欣赏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广泛的联系,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期峡江地区“击鼓焚山”的民俗活动是远古时代尚巫之风的残存,其目的是为烧龙祈雨以禳除旱灾;而“烧畬下种”则是自远古“刀耕火种”传承下来的一门农耕技术,但由于“占卜伺雨”的仪式亦使它带上了一些巫风色彩。二者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汉乐府民歌中的妇女形象具有奇行异事化的倾向,其原因有三:一为叙事文体本要追求奇行异事;二为汉代的采风政策鼓励采集具有奇行异事的人物;三为汉代家庭现强调妻子对家庭的支持作用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现代设计中传统文化作为旧的元素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强调个性化,形成民族化的设计只有立足民族化,面向国际化,才会使现代设计既有民族风格又充满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7.
冯玉祥将军在戎马倥偬的一生中,有过许多次的结党活动。这些活动深受旧社会中民间结社尤其是青帮的影响。但这些活动在他追求进步的道路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冯玉祥将军的结党活动,对于展示他丰富多采的人生阅历和独特性格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影音乐的探索始自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直至60年代,中国电影音乐趋向成熟,交响曲的语言在电影音乐中运用极为普遍;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中国电影音乐已步入辉煌,在音乐所具有的时间上的连贯性和结构上的完整性把握得恰到好处,音乐的色彩和电影的色彩在大师级的作品中往往得到了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音乐教学体系虽然已经形成耳传面授的基本教育途径,但在计算机音乐技术迅猛发展的冲击下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计算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顺应历史潮流、全面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先决条件,也是普通院校普及音乐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0.
《吕氏春秋》记载的黄钟律管长度为三寸九分,而汉代后,古人普遍采纳黄钟九寸。为了研究先秦黄钟律管真实长度,对文献进行系统地考证,发现《吕氏春秋》记载的三寸九分黄钟律管应为清黄钟律管,发音当是九寸管的高八度。文献研究亦表明了先秦古人听声定律的事实,即三寸九分律管和九寸律管都为听声定律产物。由此,根据声学公式,结合文献考证,计算了黄钟律管的管径,结论为:先秦律管应是竹管,管径范围约是0.71寸。同时,考证了黄钟律管八寸十分一说和八寸七分一说,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