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一种基于计算机断层成像(CT)数据的股骨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用于生物力学研究。可视人计划(VHP)男性标本的冷冻CT序列图像分割后,用移动立方体算法三维重建股骨几何模型并转换为有限元网格,有限元网格设置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特性建立两个有限元模型,有限元模型施加双腿站立情况的边界条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股骨有限元模型能很好地和股骨解剖结构相符合。基于CT数据的建模方法可以快速并精确地建立各种骨骼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2.
半月板下面,股骨髁关节面中间带、胫骨髁上关节面及半月反上面中环带,结构相似。即呈现团粒和由团粒结成的絮网状结构。股骨髁关节面两侧带、胫骨髁上关节面及半月板上面外环带,软骨表面团粒消失,移行为波状曲嵴。髌、股关节面的中间带,均为由较大团粒构成的复层结构。两侧带呈现波状曲髌。  相似文献   
3.
股骨头坏死是当今疑难病之一,100多年来,由于病因和病理过程不明,没有一种学说和疗法得到临床有力支持。近20多年来,我国学者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吸收超微结构损伤学和骨科生物力学等多门新兴边缘学科研究成果,并重新认识髋关节的病因,病理理论,突破传统医学定论,逐步形成内外兼治,以修复股骨头结构、提高骨小梁力学性能、改善骨内循环和模造髋关节、调整骨盆倾斜、改善受力关系、再现髋关节功能为主要手段的一整套无损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1980年在江苏镇江高资镇采集的2件完全石化的人类股骨进行分析,并在常规形态观测和加速器质谱14C测年的基础上对更新世人类化石及全新世现代人股骨形态的变异进行讨论.测年数据显示,"高资人"股骨可能属于全新世现代智人,但基于CT扫描数据计算出的骨干抗压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及其他形态特征都呈现某些较全新世现代人更显古老的特征.对比分析表明,人类股骨形态及测量值因其功能状况等原因具有相当大的变异,股骨形态特征不能作为判断化石系统发育地位的最关键证据.股骨生物力学参数是其功能状况的直接反映,在人类不同演化阶段因运动行为模式差异,其相对大小在不同人群存在更加明显分异,因而生物力学分析在长骨功能状况研究上具有很大应用价值.化石石化程度不是判断其年代的可靠标准.  相似文献   
5.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2月~2007年2月应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粉碎性骨折29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9例随访10-48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28例,不愈合1例。膝关节功能按Karlstrom标准评价:优良率89.6%。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能早期锻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肌力与骨骼的生长(即"骨再造")有密切关系。该文基于CT数据建立股骨有限元模型,用正交异性算法仿真了肌力对骨再造的影响。骨再造仿真中,由复杂到简单共设置三组肌力载荷工况,使用正交异性算法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复杂肌力比简单肌力的仿真结果更符合股骨的真实密度分布和结构。肌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局部骨量大小和骨小梁的排列,对股骨近端影响较大,对中端和末端影响较小。对肌力做适当的简化不会影响骨密度分布和内部结构,但过于简化的肌力将显著影响局部骨量大小和骨小梁排列方向。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与青蛙的股骨显微结构的区别。方法:利用光镜观察。结果表明: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与青蛙的股骨在光镜下显微结构方面存在看显著的差异。这对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骨骼和青蛙骨骼的真伪鉴别和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骨制品市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建立小转子未固定的Evans-JensenⅢ型转子间骨折的PFNA内固定有限元模型,分析股骨转子区域在负重后及模拟髋内翻发生过程的应力变化。建立小转子不固定及固定的Evans-JensenⅢ型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块的生物力学应力环境。无论小转子是否固定,Evans-JensenⅢ型转子间骨折使用PFNA内固定后Von Mises应力分布均匀,股骨转子间骨折块稳定性良好,但固定小转子后的PFNA内固定其应力分布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更大。PFNA内固定能有效维持小转子未固定的Evans-JensenⅢ型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术前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改良穿针外固定架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92例70岁以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改良穿针外固定架治疗组49例,锁定钢板治疗组43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随访3~16个月,两组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按Harris标准评定两组关节功能,改良穿针外固定架组优良率为89.79%,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90.6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改良穿针外固定架组明显优于锁定钢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穿针外固定架组并发症2例,锁定钢板组并发症4例。结论:改良穿针外固定架较适合于年老体弱患者,改良穿针后固定可靠,能早期下地扶拐行走,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不需再次手术取内固定;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适合于无严重合并症的各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针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使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2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手术方法、术后结果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11~2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按关节评分:优16例,占73%,良4例,占18%,可2例,占9%,优良率90.9%。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的特点,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比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