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44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6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抗体系的一种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先,通过实例阐明了信息交互在效能涌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此,提出了“基于信息关联网的体系建模方法”,为研究信息交互过程中对抗体系的效能涌现机理提供了方法论意义上的支持;最后,基于上述体系建模方法,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建模实例。  相似文献   
2.
还原论思维方式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原”一词有多重含义,通常被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本体论还原,方法论还原和理论还原,在我看来,本体论还原不过是唯物论二,一个基本命题,而方法论还原也仅仅是分析方法,没有会么新意,实际,还原论者真正关头的是理还原,而这又被证明是失败的。因此,我主张科学在未来世纪的进步取决于人们摆脱还原思维方式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模拟复杂最优网络从树演化到完备图的整个过程,解决现有邻接节点编码方法只适用于低密度网络,而传统的交叉变异方法又有大量不可行解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三角阵的变长基因编码方法和段间交叉、段内变异平衡的交叉变异方法.该编码方法只记录对称邻接矩阵中三角阵的信息,反映了无向网络的所有可能变化,因而编码串长度适中,网络边数不需限制,可以模拟网络从树到完备图的整个演化过程.段间交叉只交换节点一级近邻的连接方式,段内变异平衡对边进行重绕,这既符合遗传算法的要求,又保证了网络的连通性.模拟结果表明,与邻接节点编码和传统交叉变异方法相比,所提方法适用范围更广,收敛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4.
南方鲇皮肤,唇瓣和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学方法研究南方鲇皮肤、唇瓣和须的结构.结果表明,体表不同部位皮肤的厚薄不一,但基本结构相似.唇瓣的前、后口腔面在覆盖物、表面凹陷、味蕾分布、腺细胞组成上有差异.须侧扁,由表皮、真皮、软骨、血管和神经组成.皮肤、唇瓣和须的分泌细胞主要有杯状细胞、棒状细胞、颗粒细胞和浆液细胞,以棒状细胞尤为丰富.味蕾和分泌细胞的大小、形态、分布频率、存在部位不同.皮肤上还具丰富的侧线孔、小窝器官、Merkels感觉器官等.探讨了皮肤、唇瓣和须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相似文献   
5.
网络--探索复杂性的新途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史定华 《系统工程学报》2005,20(2):115-119,210
简单系统由于非线性关系可以呈现复杂行为,而复杂系统可以遵循简单规则自组形成、近年来,作为探索复杂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网络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已成为数理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论文首先介绍了在复杂网络研究方面已经取得的某些进展,从典型模型.重要概念,网络分类一直到网络结构涌现,其中也包括了作者所做的工作;然后对某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做了简短的评述.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科学,整体规律与定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复杂系统要探索整体规律。本文指出:为此,需要对定性研究予以适当重视。文中给出一个表达式(E):S(∑i=1^n 1i)=E(n)。即自聚集、自组织,演化发展到新层次。此式用以描述复杂系统的结构形成及动态行为。还对其中“自聚集”的概念给以着重阐述。又分析了聚集的量对系统功能的影响,并给出表达式(C):11+12+…+1n〉en^2。然后,从生物、自然界、社会、工程等不同领域,解释可用(E)式概括的一些规律性现象;还从复杂系统的观点并借助(E)式讨论了对“从量变到质变”的进一步认识。最后,将复杂系统的自相似结构与分形自相似结构对比,指出一类复杂系统其结构的形成实质是由简单规则多次重复而来,即复杂寓于简单,且聚集、组织,再聚集、再组织……即(E)式多次重复,是形成一类复杂系统结构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于agent的计算经济学方法对市场空间结构演化进行研究.Agent对以往交易信息的利用方式对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和分布有重要影响.根据信息共享程度不同考虑了两种极端信息利用方式:公共信息共享,个体信息利用,及在此两种极端情况之间的有限群体信息交流,研究哪种信息共享方式有利于产生中央集中市场,哪种不能.模型中利用了学习、记忆与协作机制.结果表明,在没有中央规划,没有预设任何初始空间结构的情况下,由个体间简单局域相互作用可以产生稳定的全局空间结构.在有公共信息共享或相当程度的信息交流时,市场的空间结构会从分散到集中演化.当个体没有共同的记忆信息,仅靠个体记忆信息,将不能产生集中的市场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8.
We studied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in the prisoner’s dilemma game on a square lattice where the size of the interaction neighborhood is considered. Firstly, the effects of noise and the cost-to-benefit ratio on the maintenance of coope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operation frequency depends on the noise and cost-to-benefit ratio: cooperation reaches a climax as noise increases, but it monotonously decreases and even vanishes with the ratio increasing.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d how the size of the interaction neighborhood affects the emergence of cooperation in detail.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cooperation is remarkably enhanc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size of the interaction neighborhood. However, cooperation died out when the size of the interaction neighborhood became too large since the system was similar to the mean-field system. On this basis, a cluster-forming mechanism acting among cooperators was also explored, and it showed that the moderate range of the neighborhood size is beneficial for forming larger cooperative clusters. Finally, large-scale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visualize and interpret these phenomena explicitly.  相似文献   
9.
Bt防治栗实象甲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Bt(Bacillus thuryingieusis)已成为大规模生产和运用的生物杀虫制剂,通过试验,发现湖北康欣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绿Bt悬浮剂在给定施用范围内稀释800倍杀灭栗实象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数字生命的概念是托马斯·雷最早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提出的,以此为指导,介绍了复杂适应系统、Agent建模等理论知识,利用Swarm仿真平台构建了两种异类数字生命及共同生存的环境,模拟自然界生命体最基础的繁殖歼灭等生命现象,通过可视化窗口观察生命体个体及群体间的交互行为,得到结果的不可测性和突现性,实现了两种数字生命的Swarm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