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1.
许昌,古许国所在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许县,隶属颍川郡,隋唐至明清称许州,今为省辖许昌市,其行政管辖范围大致和许州时代相同。许昌地理环境优越,良田沃野,山川秀美,是古代农业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处于九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之间,很长时期内,地接京畿,政治上、军事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末魏晋时期,“天下当朝正许昌”,是曹魏和西晋王朝的政治与军事要地。隋唐北宋时期,地处汴、洛之间,锁钥中原,各种文化交汇于此,使得许昌往往能开风气之先,名人辈出。纵观数千年的许昌发展史,既遭受过不堪回首的灾难,又取得过值得自豪的辉煌成就。可以说,元、明以前的许昌,实乃历代王朝政治之枢纽,文化之熔炉,人文之渊薮。  相似文献   
2.
中平六年(189),颍川郡辖十七县、邑,人口八十余万,黄巾复起,发生饥荒,天气连雨四月。豫州牧黄琬入朝,孔伷继任豫州刺史。阴修为太守。多人被察举、征召和重用。  相似文献   
3.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发生在颍川郡的重大史事有:正月,袁绍封郊乡侯;豫州刺史孔仙起兵讨伐董卓,驻屯颍川;二月,董卓军队在阳城县杀掠社祭民众;约八月,韩融率领宗亲避乱于密县西部山区;孙坚领豫州刺史,指挥豫州义军;本年,徐庶、石韬、司马徽等避乱荆州。  相似文献   
4.
六安南乡的陈姓,据《陈氏宗谱.原序》说:"祖籍徐氏江西进贤县旧族也。"《再修谱序》也说:"吾徐氏肇自江西进贤县。"而《三修谱序》说:"明大将军讳达,佐太祖定天下,以功封魏国公,赠中山王。世子辉祖袭爵,以不从靖难之乱,失成祖意,废弃终身。生子五,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仲智公迁六安,六之徐氏自是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作者考证了其中的缘由。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期,颍川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一种“儒法兼备”的形态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表现出独特的文化风格。颍川文化这种特性的形成与西汉政府的行政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全唐诗》所收许浑诗《颍州从事西湖亭燕饯》是研究许浑早年行迹的重要依据。而《夹注名贤十抄诗》与《文苑英华》所收此诗题目“颍州”作“颍川”,结合诗文中关于许州西湖和许浑早年行迹的记载,可以断定《全唐诗》所收此诗颍州应是颍川的讹误。  相似文献   
7.
颍川郡由于地处中原,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发达,自秦置郡以来,本地的豪族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士族化和官僚化。汉魏之际颍川郡人才辈出,名动古今,在中国历史的天空划下浓浓的一笔。颍川郡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奇士,其根本原因在于颍川郡豪族众多,为多奇士现象的出现创造了一系列条件。  相似文献   
8.
三国两晋时期是佛教传入中土的初期阶段,当时的佛教活动中心北方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南方则在建康,而邻近洛阳的颍川郡(主要集中在郡治许昌)也有数位高僧的驻锡和游锡。高僧的佛教活动对颍川郡乃至中原的佛教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两晋时期,许昌几易胡汉政权之手,政局不稳严重阻碍了高僧硕德在该地区传法弘教,故对此时的佛教活跃程度不宜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9.
论汝颍文化     
汝南和颍川在先秦时本属于不同的文化区,然而,随着战国以后各地交往的密切以及国家的最终统一,两个地区在文化上逐渐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并进而形成了一种兼得多种文化之长的文化形态——汝颍文化。汝颍文化发端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发扬光大于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对当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