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5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唐寅于早年仰慕古代豪杰,希望能仗剑而行,扫除眼前不平之事,并自谓布衣之侠。不过,在他人格系统中,儒家入世人格更为明显。他作为在儒家化占统治地位的传统社会中的读书人,没能逃脱读书、应试、做官的传统生活模式。尽管没能走上仕途,但混迹官场毕竟是他的理想之一。  相似文献   
2.
唐代宫廷通过征收赋税、内官进奉、外官进奉和外蕃进奉等手段使得国库丰盈,这样唐代宫廷就有余财频繁地举行宴饮活动。唐代宫廷宴饮的主要类型有节日宴会、皇帝游宴、皇家醣宴、庆功宴、朝会及伴随祭祀活动而举行的宴会、宫廷内宴、皇帝为任命的外官饯行宴、皇帝迎接外蕃的宴会。唐代宫廷宴饮中主要的佐乐活动有行酒令、乐舞表演、百戏游艺节目表演等,这些活动一方面有效地调节宫廷宴饮气氛,另一方面也使得唐代宫廷宴饮风俗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唐代宫廷宴饮风俗作为一种上层丈化,为唐代社会各阶层所效仿,同时这种风俗也被五代直接继承。  相似文献   
3.
对唐诗的研究传统多是针对其背景、主题思想、体裁以及艺术手法进行探究的。20世纪末,西方的后现代思潮引入我国,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热潮,传统的一些文学作品和现象被重新定义,它们的论域在后现代语境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作为古典文学旗帜的唐诗就在其中之列,后现代语境给了传统唐诗研究以活力,让它沿着反传统、反定式、多元化、通俗化、商品化的后现代方向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邢永革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4):116-119,132
《唐会要》是现存最早的会要体史书,是研究唐史,特别是研究玄宗天宝以后历史的重要典籍。由于《唐会要》的编纂历经唐、五代至宋初几个阶段,成书于不同人之手,记事难免有舛误之处,加之宋以后至清初一直未曾刊刻,仅靠抄本流传,故文字脱讹严重,大大影响了该书的使用价值。本文把今本《唐会要》中的错误类型归纳为十二个方面,并对其成因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5.
唐诗中梧桐意象蕴含着丰富的爱情意义。在爱情诗中,梧桐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用来表达相思离情;在怨诗中,梧桐寄托了思妇与宫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梧桐与明月的意象组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恋爱中的男女那些细腻缠绵的心理状态,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心中炽热的爱情渴求;梧桐与凤凰的意象组合有如一对痴情的恋人,具有鲜明的爱情色彩。  相似文献   
6.
唐代边塞诗作充盈着强烈的悲剧精神。一方面,悲剧精神是诗人对自我、社会生存困境的自觉意识,以及随之产生的悲悯情怀;另一方面,悲剧精神是诗人面对苦难的生命历程激发出来的悲壮气概。  相似文献   
7.
唐诗与家学     
李凡路 《枣庄师专学报》2003,20(1):46-47,65
家学属于私学教育的范畴。随着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唐代家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般型教育和应试型教育。唐代家学是唐诗传播的一种内在机制,是唐诗传播的重要渠道。家学中的应试教育更注重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它与“词科”的互动关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诗歌创作的后备力量,这是促成唐诗创作繁荣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唐代私学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私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唐高祖至唐高宗时期,私学的发展基本沿袭传统,汉魏以来大规模经学私人讲学仍较兴盛;武则天至唐玄宗时期,传统的经学私人讲学走向衰落,蒙学性质的私塾得到较快发展;安史之乱后至唐亡,读书山林寺院蔚然成风,隐居读书成为这一阶段私学发展的显著特点,此外,家族学院的兴盛也是这一时期私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是中国图书对外交流的高潮,以中国书籍输入日本为主,为日本吸收汉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中日两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之后的湘乡派与儒家道统、文统日渐疏远,以薛福成最为显著。薛福成的散文脱出桐城派的巢穴,以自由畅达的文字比较中西文明,论证除弊兴利的救国方略,启迪了晚清维新志士,推动了新文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