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655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一部比较重要的散文集,是作家在中国旅游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他以他深邃的观察力和优美而犀利的文笔,描写了在中国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和某些偶然事件,构筑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形象。在书中,毛姆用工笔画般的手法着力刻画了两个中国文人,文化保守主义者辜鸿铭和现代戏剧学者宋春舫。重点探讨作者对这两位中国文人形象的描述,可梳理出决定性影响毛姆所建构此形象的深层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2.
武周时期壮族文人留下的《大宅颂》与《智城碑》,是大唐文化与岭南文化之伟大结晶。本文从两碑及六舍坚固大宅遗址看武周时期大唐文化对南方文化之渗透与施及,以窥视唐王朝羁縻制度、儒家思想、建筑艺术及文体风格等对于岭南文化的影响,从而了解唐王朝之盛大及文化发展之规律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宋时期是中国图书对外交流的高潮,以中国书籍输入日本为主,为日本吸收汉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中日两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1983年开始,我开始搜集和研究有关严嵩方面的史料。2003年,终于以真实的史料、通俗的语言写成《荣辱人生——严嵩话本》一书出版。在写作过程中,我本着“立足实事求是,着意诠释人生”的原则,立足史料,又不为大量“似是而非”的史料所迷惑,希望以自己的考察和研究,再现严嵩等历史人物的真实人生。  相似文献   
5.
宋代集句体词是宋人创造的一种全新的词体,特征显著:词调体式上多用短调,句式多五、七言形式,集句手段比较灵活,题材则以诗句为主体,包括了经、史、散文、词中句段。对集句体词的形成,除了宋人经典意识以及集句诗流行的影响之外,还与魏晋六朝尤其是唐末以来的摘句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方式,以及书籍印刷技术的发展有关。从宋词雅化及诗词校勘等方面看,宋代集句体词对词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代饮食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是我国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其经济发达,市场繁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今天,我们应就宋代宫廷御膳、宴会、节日饮食文化等进行探讨,挖掘沉淀在宋代历史长河中的宝贵饮食文化财富,以达到抛砖引玉,推陈出新,创造更好的美味佳品,弘扬和发展中国饮食文化之目的,更好地为繁荣社会经济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服务。  相似文献   
7.
雅俗之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宋词作为一代文学样式,在雅俗的演变上更有其特点。南宋词坛经过自北宋以来的长期探索与辨析,在词的雅化之路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内容上反对淫艳猥亵,提倡骚雅;风格上“涉谐谑”、“鄙俗”、“侧艳”则去之;在词体源头的探求上,认为诗词同源,推尊词体;语言和音律求雅,反对俚俗。姜夔、张炎、王沂孙等是南宋雅词的代表。通过南宋词学的雅俗之辨,词的创作发生了根本变化,词人的创作规范化、理性化了,人们认可了词这种文学体裁,并使词体定型,渐成为与诗比肩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8.
宋代韶州永通监的设置得益于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国家的支持,皇祜元年(1049)设置之后,在北宋中后期一直领跑全国铸钱业,是当时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铜钱监。永通监设置于宋代铸钱业处于低谷之时,所铸钱除了留作铜本钱外,一直以来都上供中央,或替其他监纳上供钱,或被拨作购买香料和战马的经费,在两宋财政史上意义重大。其与当地岑水场关系密切,之后因后者资源枯竭等原因于淳熙十二年消亡,但南渡之后的战乱影响和其自身的管理问题也不可忽视,对今人亦具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北宋前期政坛、文坛领袖之一的晏殊常常仅被当作一个"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词人;其实晏殊残留下来的几篇赋体文章在铺陈、骈俪方面的艺术形式十分精美,颇具悠游富贵气象,鲜明具体的表现了北宋前期文坛学习李商隐骈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诗民族化与大众化潮流中,马凡陀的山歌被誉为新诗创作的一个新方向。作为被左翼批评界认可的新诗样板,它可贵之处是一方面普遍调用丰富的吴语资源,另一方面则始终以底层市民的民生为重。新诗中的山歌道路仍是敞开的,其口语化、方言化、大众化的运行轨道,以及针贬现实、为民代言的品性,对当下诗坛仍然有借鉴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