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传》是对“义气”文化的最好诠释。小说生动地表现了“替天行道”是“义”的根据、“济困扶危”“仗义疏财”是我们民族“义气”的基本内容、发现并尊重人才是“义”的最高表现形式,而且“义”还是团结人教育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刘坎龙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3):52-55,142
明清长篇小说中有一个很普遍的奇特现象,这就是往往以神奇怪异的故事开端。纵观此类作品,大体有三种模式。而《水浒传》作为章回小说的发轫之作更具有典型意义,其开篇的神奇怪异故事,功能不再仅仅是“入话”或引子,而是与整部作品融为一体,起着统摄全篇、表现主题、为人物辩护、解释的作用,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叙事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楼梦》的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3.
一部《水浒》把108将性格写尽。其中的鲁达是个任性率直的卤莽人,既助人救人,又杀人放火,但作者却安排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最终找到一个较完好的生命归宿。鲁达这样的仗义英雄,禅杖打尽不平路,戒刀刺向对垒人,虽五台山出家,却又不像出家人性格,除了“戒淫欲”外,杀生、偷盗、嗔怒、恶口样样没禁,却能立地成佛,这完全因为他有一腔撼天动地的慈悲胸怀,并且童心无忌。  相似文献   
4.
刘相雨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3):76-80,119
《水浒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男英雄,但是其中的女英雄形象却不尽如人意;而《水浒后传》《后水浒传》和《荡寇志》等续书中的女英雄形象则不同程度地超越了《水浒传》。其中,《水浒后传》中的顾大嫂在外貌、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与《水浒传》中有所不同;《后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可爱的、充满女性色彩的女英雄屠俏;《荡寇志》则塑造了以陈丽卿、刘慧娘为首的一系列女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5.
针对仓显先生的辩护,对苏北提供的《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释满家的《施氏家簿谱》、杨新的《故处士施公墓志铭》、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以及《兴化县续志》所载的《施耐庵传》进一步阐述本人的观点,加以再批判。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白驹场的沿革、施家桥的变迁等地方史料入手,针对《施耐庵故里兴化白驹场施家桥新考》一文提出商榷、辨考。所谓施耐庵故里兴化白驹场施家桥从宋、元、明代至今一直都在江苏省兴化市境内不符合事实,所谓"施耐庵故里兴化白驹场施家桥"这一奇谈怪论,既不是历史的说法,又没有现实的依据。而大丰市白驹镇是施耐庵的出生地、故居和施氏宗祠所在地,理应成为施耐庵故里。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忠义观所蕴含的社会理想与墨学有相通之处,一是“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与墨家的“兼爱”;二是向往“快活”与墨家的“喜利恶害”;三是“以贤为能,纪律严明”与墨家尚贤、尚同;四是“替天行道”与墨家天志。但水泊梁山作为古代中国乌托邦的一种形式,同墨家兼爱社会一样都是虚幻的,在封建社会的汪洋大海中,只能在被八百里水泊隔开的孤岛中暂时地有限地存在。  相似文献   
8.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水浒传》各种版本,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词语的错误,现校订其中的六个词语,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及主要英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展示了封建社会后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必然性和正义性,塑造和歌颂了反抗封建压迫的一系列英雄人物,写出了梁山起义的悲惨结局,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及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尤其是“乱自上作”、“奸逼民反”的道理,总结了封建社会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谱写了一曲“忠义”的悲歌。《水浒传》堪称为一部悲壮的农民起义的史诗。  相似文献   
10.
近年,不少研究者着眼于《水浒传》描写的“负面行为”,对这部古典小说名著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怀疑。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试图结合《水浒传》的理解史,探讨作品所表达的意趣,并由此观察作品对水浒人物所谓“负面行为”所持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