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道家的“无为”思想作为朴素的辩证法,告诫人们凡事不能苛求,而应顺其自然,审时度势,是成功之道的奥妙所在,成为人们潜意识中的行动指南。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立森的成功人生轨迹经历了弃“乐”从“文”的伟大转折,他在种族问题上豁达开朗,治学态度严谨,仅凭一部小说《看不见的人》蜚声世界文坛的事实似乎十分巧合地印证了中国道家哲学中“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理查德·赖特和拉尔夫·埃里森,是美国当代两位最著名的黑人作家。大量运用象征,是他们创作的一个共同点。本文主要通过对赖特《土生子》和埃里森《看不见的人》这两部小说里象征艺术的对比分析,指出两位作家创作的密切联系的确是难以否认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3.
杜璇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1):98-104
仪式视角是深入理解埃里森的《六月庆典》必不可少的分析范畴。通过运用过渡仪式这一分析模式,来探讨小说中的仪式习俗和内涵,阐明埃里森对西方黑白二元对立神话、仪式的解构;对当时社会流行的、从社会科学的立场来解决黑人问题所持的异议进行分析;对过渡仪式在小说中的文学演绎予以诠释,以期帮助读者展开对美国极端种族主义者的立场和美国理性文化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