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训政前期五院制下的监察院是行使弹劾和审计职能的机关;在党治之下,党义是指导监察活动的指南针,国民党可干涉监察活动,监察院的组成及变更均由国民党决定,所以,监察院权力有限。  相似文献   
2.
训政前期地方党政关系虽有少数文章发表,但并没有使用“党政体制”这一概念并对地方党政权力结构进行全面剖析。地方党政体制既包括中央党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也包括地方党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关于这两个关系,都有制度规定和沟通的管道。地方党政体制与中央党政体制不同,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体制。这种体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是国民党人制度设计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地方党政矛盾是一个顽疾,国民党在训政前期曾力图消除它,并提出了各种措施和设想,但未奏效。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体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始,与三民主义的关系问题就成为始终伴随的重要理论课题,三民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中无从回避的对象。随着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政治实践中的角力,马克思主义对待三民主义经过了接纳、否定、吸收、超越的几个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从实践与理论上对三民主义的利用、吸收、改造中使得马克思主义走上中国化的道路并最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在西方金融市场的影响下,开始由传统的兑换业向现代银行业发展,到国民政府成直后,形成了以“四行二局”为中心的金融体系,以“法币”为中心的流通货币,逐步完善了中国现代化的金融市场。最初由建立地上海扩大至东南沿海城市,最后到西北内地,特别是抗战全面爆发和沿海工业内迁,西北金融市场迎来了新的春天,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与建设,其发展凸显了西北地区特有的性质,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西北战略地位日显重要,为此,国民政府加大了西北建设力度,出现了近代西北开发的"黄金时代"。但在后期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这与其经济开发本质特征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1949年,阎锡山逃离太原,先是周旋于蒋介石和李宗仁之间充当协调人,后来又于当年6月出任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最后一任"行政院院长"。在这年的日记中,他以一个当事人的眼光记述了国民党败退台湾前的乱象:地方长官或逃或降;蒋介石和李宗仁互相争夺最高统治权;同时,国民党政府财政崩溃、贪污成风,内部人心涣散,政府高官们为了权位完全不顾大局,行政机制陷于瘫痪。阎锡山1949年日记表明:国民党的失败是自身体制内长期积累的矛盾以及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人心尽失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应当以无产阶级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官僚资本主义最初产生和无产阶级为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进行革命三者的统一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准,而符合这一标准的突出的历史事件就是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这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1928年"二次北伐"完成统一后,中国国民党开始独掌政权,"党政双轨"制由此正式实施.若按这一制度的设计,地方党政之间是一种地位平等、相互合作的平等关系,但在山西地方势力严重、党内派系斗争不断的情况下,中国国民党山西省党部却始则几欲难产,继则难以发展,生存状态极其艰辛,明显呈现出与制度设计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象.  相似文献   
10.
田赋征实政策是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为解决军粮民食问题而实行的战时政策。在当时全民抗战的情形下,为坚持持久作战,保证军粮的供应无缺,实行田赋征实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行征实的过程中,由于制度与人员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弊端百出,贪污现象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