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8年四季采样,应用沉降法收集眼虫,研究网箱养鱼水塘眼虫属(Euglena)种群.共检出15种眼虫,发现种群变动与网箱养鱼的进程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1996年4月~1997年7月,采用沉降法采样,作者对聊城市区主要水域的眼虫属和扁眼虫属进行了检测,共检出眼虫18种,扁眼虫10种,发现水体的大小和不同的水质污染程度,都对眼虫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铜绿微囊藻对浮游动物生长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离并纯化培养草履虫、绿眼虫及枝角类的大型氵蚤等浮游动物 ,同时培养产毒铜绿微囊藻 .逐日观察、计数稳定期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液在不同密度时对不同种类浮游动物生长繁殖的影响 .结果表明 :铜绿微囊藻对不同类别浮游动物的影响因藻类浓度变化而异 ,铜绿微囊藻对草履虫的抑制影响不明显 ;对绿眼虫的生长繁殖能较强抑制 ,当铜绿微囊藻的密度大于 9× 1 0 6 个 /L时 ,绿眼虫几乎无法生存 ;当铜绿微囊藻密度大于 9× 1 0 9个 /L时 ,对大型氵蚤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本文中对山西省的裸藻属植物作一初步报道,计有16种,1变种。全部为山西省新记录。其中钝顶裸藻Euglena obtusa Schmitz为我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显微和超微技术方法研究了一种水华裸藻(EugLenasp)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同时还对藻体表面线纹结构特征对于裸藻属种间分类研究的意义及这种裸藻的繁殖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眼虫中存在类中间纤维骨架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分级抽提和DGD包埋去包埋技术处理小眼虫(Euglena gracilis),获得了完整的、清晰的细胞纤维网架结构。电镜结果显示纤维的直径在12~14nm,有时呈束状结构,通常以短纤维网络形式存在。免疫印迹证明类中间纤维蛋白的主要成分是一种66kD蛋白。免疫荧光显示类中间纤维蛋白主要分布在各类细胞器的表面,以及细胞表皮的下层。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镜观察小眼虫(Euglena gracilis)微管组织中心和口咽部位的精细结构。发现小眼虫微管体系是以鞭毛根为微管组织中心,从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 MTOC)的外围区域呈排状向上发出,逐步添加微管至40对止,并通过储蓄泡逐步形成环绕沟道(Canal)的微管支撑层。支撑层两根一组的微管单位向外延伸形成细胞表面的沟嵴结构。  相似文献   
8.
9.
比较了具有代表性的3种淡水藻类--莱因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和聚球藻(Synechococcus leopoliensis)对三唑磷的富集行为,在初始浓度为10μg穖L-1的条件下,3种藻对三唑磷的富集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平衡,富集量分别达到63.2、88.0和45.4μg穏-1(湿重),并对藻体富集三唑磷的机理以及引起这3种藻类富集行为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Euglena gracilis 277, a unicellular green alga, demonstrated remarkable ability to transport Nd3+ to the cell compartments. For a given amount of Nd3+ and cells, the results of ICP-AES indicated that the cellular uptake of Nd3+ was independent of Nd3+ concentration in the bulk solution. The average uptake of Nd3+ per cell (m Nd) is proportional to a parameter ξ — the ratio of neodymium content to the cell counts of the system. A novel approach for probing cellular neodymium by tetraiodotetra chlorofluorescein (I4TCF) has been devised. Data derived from the cryosections of I4TCF-Nd3+ stained cells and EDAX of the fast freezing ultrathin cryosections indicate that Nd3+ is distributed over the cell compartments. Chloroplasts are the major compartments as the residence of Nd3+ in the alga. The transport should be against a concentration gradient of Nd3+ on the order of five, even higher. It is proposed that a calcium ion channel w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d3+ transpor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