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在分析“布鲁斯风土理论”来龙去脉的基础上,阐明“黑洞”仪式的本质是黑人小说文本的浓缩性,并以小说《看不见的人》进一步印证,提出黑人“认祖归宗”是自我实现的复杂历程的必由之路和最终归宿,指出艾里森种族文化观里程碑式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来自边缘的声音——《看不见的人》的音乐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是二十世纪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学作品。作者凭借对黑人音乐的爱好与精通,试验性地将布鲁斯、爵士乐的精髓渗透到作品中。无论是小说的结构、还是其叙事语言都体现出明显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黑人文学理论的建构中,贝克的贡献值得重视。贝克在这一领域的前期工作是将黑人文学置于种族文化背景中加以界定和考察,近来又将黑人的文化传统与当代黑人的文化实践联系起来,探讨黑人的语言运用与其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布鲁斯音乐的特点和萨克斯在布鲁斯音乐中演奏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介绍了布鲁斯音乐的起源、分类、发展,现代萨克斯演奏的技法,以及萨克斯演奏在布鲁斯音乐中的技巧和布鲁斯音阶在萨克斯即兴演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敏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30(3):320-322,325
以《宠儿》语言的音乐性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作品中所反映出的黑人文化音符,对作品的美学思想进行评析。托尼.莫里森巧妙地把音乐融入到作品当中,有效地增添了艺术作品的视觉美和听觉美,赋予了作品独特的审美色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