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1.
微尾鼩的食性与防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微尾鼩胃容物的检验及个体饲养研究,以确定其食物组成和取食特性,并结合其生态地位来对其种群进行防治。结果表明微尾鼩主食蚯蚓及各类昆虫、肉类等,对各类作物的种子也有明显的喜好性,偶尔会取食某些绿色植物的茎杆、叶片。分析结果表明,可使用能降低其繁殖力的非毒杀饵料来控制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春季对池内饲养的成体微尾鼩的发情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微尾鼩交配期可持续3-5d,交配行为多发生在21∶00-01∶00时,每晚可交配10±2次.发情期雄体活跃雌体少动,发情行为主要分为绕嗅、咬颈、爬跨、交配等过程,其中咬颈行为存在于交配的全过程,对交配活动能否成功地完成起着重要作用.交配过程中雌体有逃避、攻击等反交配行为,但雄体却表现出强烈的交配欲望,二者对外来雄体表现出强烈的敌对性而对外来雌体的反应却十分冷淡,交配的持续时间与该次交配前的间隔休息时间无必然联系,而与雌体的反交配行为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2008年4-10月对嘉陵江下游的黑线姬鼠和四川短尾鼩作了形态学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黑线姬鼠和四川短尾鼩分别在各样点之间存在明显的种群差异.对外形量度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合川东岸的黑线姬鼠种群与江北区的种群之间存在差异;而四川短尾鼩在合川西岸与合川东岸的种群之间、沙区西岸与北碚东岸的种群之间差异显著,以上分析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研究初步说明嘉陵江对黑线姬鼠和四川短尾鼩的种群分布格局有一定的地理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4.
南充城区小型兽类群落组成及优势种微尾鼩的性比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夹日法对南充城区的居民区、河谷、风景区和校园4种生境的小型兽类群落组成和优势种微尾的性比及其月变化和年龄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充城区共有微尾(Anourosorexsquamipes)、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社鼠(Niviventerconfucianus)、黄胸鼠(Rattusflavipecius)、黑线姬鼠(Apodemusagrarius)、大足鼠(Rattusnitidus)、小家鼠(Musmusculus)和灰麝(Crociduraattenuata)等8种小型兽类,群落组成以微尾为主.优势种微尾的总性比(♀/♂)为1.07(χ2=0.64,P>0.05),差异不显著,种群性比存在明显的年龄变化,但月性比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测定了四川短尾 (nourosorexSquamipes)和中麝 (Cocidurarussula)的心脏、肾、骨骼肌、肝和脑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结果表明,各组织LDH同工酶的区带数、各区带的迁移率,相对活力及亚基含量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南充市微尾鼩种群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种聚集度测定指标和Taylor,Iwao检验法对微尾鼩种群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尾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属于典型的聚集分布,聚集的基本单位为个体群,一个个体群为一个家族,个体群为聚集分布且具有明显领域性.不同月份聚集程度不同,其平均密度与聚集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913,|r|>r0.01,(12-2)=0.7079),表现为高密度、低聚集;低密度、高聚集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对野外捕获的463号微尾鼩标本进行秋季和冬季肥满度比较.结果表明:微尾鼩肥满度秋季明显高于冬季,其中雌性微尾鼩秋、冬两季肥满度差异极显著,雄性差异不显著;雌、雄微尾鼩肥满度除成体Ⅱ组(Ⅲ)秋季差异显著外,其余各组秋、冬季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组的雌性微尾鼩秋季肥满度变化不稳定,冬季肥满度随年龄组增加而降低,雄性微尾鼩秋、冬两季肥满度随年龄组增加而降低,导致以上原因可能与食物丰富度和繁殖有关.  相似文献   
8.
2008年4—10月对嘉陵江下游的黑线姬鼠和四川短尾嗣作了形态学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黑线姬鼠和四川短尾嗣分别在各样点之间存在明显的种群差异.对外形量度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合川东岸的黑线姬鼠种群与江北区的种群之间存在差异;而四川短尾嗣在合川西岸与合川东岸的种群之间、沙区西岸与北碚东岸的种群之间差异显著,以上分析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研究初步说明嘉陵江对黑线姬鼠和四川短尾嗣的种群分布格局有一定的地理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9.
四川短尾鼩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小型兽类.作者系统比较了四川省境内3个隔离的不同生态环境中四川短尾鼩种群在头骨形态上的地理学变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所测量的36个头骨形态指标中,岷山与邛崃山、邛崃山与盆东低山、丘陵区、岷山与盆东低山、丘陵区的四川短尾鼩种群已分别在24,26及34个头骨变量上存在明显差异.逐步判别函数分析显示颧宽、眶间宽、上颌第三臼齿长、上颌第三臼齿宽等变量是导致该3个地域四川短尾鼩种群头骨形态发生分化的主要变量.此外,对引起四川短尾鼩头骨形态地理学变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