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0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长的历史,也是城市规划史上最早的国家之一,拥有独树一帜的城市规划思想和科学,本文意在探讨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发展规律,从而探讨有益于现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丰富,其各种建筑活动几乎无不受到所谓风水理念的深刻影响.从通俗和专业两个不同角度对“风水”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分析了中国源远流长的风水理念对传统建筑选址和布局的影响,从而总结出在风水理念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构成特征——重重封闭的内向性空间.  相似文献   
3.
风水两相作用对黄河支流悬移质粒度特征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黄河中游29条支流、40个站点的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风水两相作用对黄河支流悬移质粒度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增大;悬沙中<0.01 mm细颗粒组分的百分比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减小;悬沙中值粒径D50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增大.建立了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和悬沙中<0.01 mm细颗粒组分百分比与年均沙尘暴日数tss和年均降水量Pm之间的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tss和Pm的变化对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0.4%和29.6%,对于悬沙中<0.01mm细颗粒组分百分比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91.1%和8.9%,对于D50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93.1%和6.9%.提出以年均降水量Pm与年均沙尘暴日数tss之比作为风水两相作用指标.资料分析表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r>0.05mm)随风水两相作用指标(Pm/tss)的增大而减小,悬沙中<0.01 mm的细颗粒组分百分比(r<0.01mm)随风水两相作用指标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的河流之间,随着风水两相作用指标的变化,粗细颗粒之间表现出不同的搭配关系, 这种搭配关系的变化对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导致悬移质含沙量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4.
风水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归纳为两大门派:形势派和理气派.因为在分析环境方面形势派比理气派更客观一些,因而形势派较为专业人士所认同.形势派以人们对地理特征的实际结构的理解为基础,而且这些原则能被适用于宏观建筑环境方面(例如:城市设计、建筑基地的选择等),以及微观建筑环境方面(例如:建筑物确定方位、室内布置等).本文研究形势派的风水观念,和介绍形势派的理想的风水模型.以这个模型为例,比较建筑师的设计是否与古代风水理论一致.本文通过介绍同一时间内对悉尼和香港的建筑师们做的一个实际调查,这个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建筑师对于一个建筑物和室内布置的周围环境的选择通常和两千多年前建立的理想的风水模型不约而同.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四于王旗南部为例,研究了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风水交互侵蚀的特点.结果表明,该地区低山丘陵与宽谷相间分布,坡地上有大量疏松的沉积物;夏季降水以暴雨为主,春秋季多大风,形成风水复合侵蚀发育.每年夏秋季节的水蚀为风蚀提供了大量的沙物质,第2年春季的大风将沙物质进一步吹扬扩散,为水蚀的搬运提供了物质基础,如此反复.使水系的上游形成沟谷,中下游沙化迅速.  相似文献   
6.
壮族民间有许多与风水信仰有关的传说,其中有不少是宣扬风水灵验的,说明壮族民众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风水信仰。但也有一些否定风水的传说,说明壮族群众对风水又持有理性态度。这些传说反映了壮族群众观念意识中科学、理性的成分。把握民众对待风水信仰的理性态度,有利于我们对群众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或世界观。  相似文献   
7.
贾忠文  李淑芬 《科技资讯》2009,(24):227-227
本文通过对古城风水格局和城市选址规划的探讨,阐述了风水学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景观规划如何能再次形成像中国古典园林一样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的风格,中国当代景观规划如何确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发扬中国本土文化特点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摆在中国当代景观规划面前的一个首要课题。而要就此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必须从问题的根源入手。究其原因,从社会环境与文化艺术自身两方面认真考虑分析,才能够建立科学的中国当代景观规划理论。这也正是本文遵循的逻辑关系和方法论。理论的关键点便是吸收中国乡土生态环境观的精髓,为当代设计所用,完成一种立足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当代景观规划风格的定型。  相似文献   
9.
在八百里秦川腹地,有一块风水宝地横卧其间,渭水穿南,峻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国,以咸阳为都建立大秦帝国,使咸阳赢得了“中国第一帝都”的美誉。曾几何时,“咸阳古道”、“汉家陵阙”这些代表着辉煌和霸业的名词。已悄然远去,留下的只有沧桑遗迹供后人凭吊。而当现代化脚步扣响了古都的大门,信息技术与悠久历史的碰撞产生了,一张烫金的“城市名片”也诞生了。  相似文献   
10.
由于迷信风水而导致的民间纠纷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色,同时也是传统司法中一类不可忽视的特殊案件。"刁讼陈仲垣、陈杰二杖"案系明代《盟水斋存牍》中记载的一个典型的风水诉讼案件。分析其诉讼双方的利益分歧和诉求,以及官员的审理过程,对于探究传统社会中百姓的生活常识和内心信仰,以及这些观念是如何影响司法案件的审判,司法官员对民间的风水禁忌这一案外社会现实又有着何种见解与认同,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