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教育培训的思考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这已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近几年来,虽然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  相似文献   
2.
3.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阐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现状,提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为今后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化转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重庆存在显著的高于全国水平的二元经济结构,并且转换缓慢;其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发展过程中的二元性、行政体制调整、工业扩张能力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等。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重庆经济发展,应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增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加速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关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一般的措施不外乎是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劳务输出和发展非农产业等.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促进农民增收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为此,中央提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对此,六安应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农业和非农产业的概念;指出劳动力配置具有自然规律,社会劳动力在各个产业之间的配置结构,主要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宏观劳动力配置的两次较大失误;得出收入分配的重大差别,从根本上说是由就业岗位差别造成的;劳动力配置失误消除了,就业岗位与就业者素质相适应了,社会就和谐了。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是现代社会结构变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所谓农民市民化,是指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及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起来。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作为中国的第一人口大省,现阶段如何进一步搞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这对于实现中原崛起,促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诸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导致东、中、西农村经济发展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非农产业(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差异。得出非农产业已经是、将来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