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7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运用接触氧化法在含水层中,除铁锰是一种新方法,具有建设费用小,应用范围广的优点。值得在农村饮水解困井工程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GCT-2型永磁叶轮式除铁装置的研制成功解决了高岭岩成分中含铁量过高的问题。促进了煤系高岭土工业的发展。文章简要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3.
湿法磷酸中铁的泡沫浮选净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泡沫分离技术净化湿法磷酸除铁是一种新工艺。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组织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所研究的范围内,络合剂对泡沫分离净化湿法磷酸除铁有特别显著的影响,含氮助剂以及络合剂和含氮助剂的交互作用对除铁有一定影响,其余因子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由废旧锌锰电池回收氯化锰和锌的一种工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一种从废旧锌锰电池中回收锰、锌,进而生产工业级无水氯化锰、锌锭的工艺。该工艺所制得的产品符合有关企业标准,总回收率分别达到93%和95%。充分研究了产品除铁方法,并对镉、铅、汞重金属进行了无害处理。  相似文献   
5.
变性滤料过滤除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过滤除铁工艺中,利用变性滤料可以很好地改善初期水的水质,使滤池一投入使用出水水质即能满足水质要求,同时也大大地缩短了滤料的成熟期。文中论述了变性滤料用于除铁过程的理论基础、变性滤料的制作和几种变性滤料用于除铁过程的试验结果,并基于吸附理论,建立了选择变性滤料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源水水质对变性滤料除铁的影响和滤池的最佳工况。  相似文献   
6.
酸性矿井水除铁除锰Fenton氧化法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锰难氧化去除一直是地下水尤其是酸性矿井水除铁除锰工程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为了快速、高效地除锰,在分析总结地下水传统的除铁除锰方法及其局限性并结合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酸性矿井水除铁除锰的Fenton高级氧化技术新方法,分析了Fenton高级氧化技术氧化反应机理,在理论上分析论述Fenton试剂氧化法除铁除锰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具有资源丰富,易于开采、投资省、见效快,污染程度甚微的特点,是居民饮用水的理想水源。但是地下水往往存在含铁量偏高的问题。嫩江镇地下水就属这种情况。镇内各水源水质含铁量分布情况如下:以上数据由嫩江县防疫站提供可见,含铁量多在0.5-25mg/l之间,而PH值均较高,多在6.7-8.0左右,水温为10℃左右,水中溶解氧为1.0mg/l左右。距饮用水铁的标准含量0.03mg/1有一定差距。经水质化验分析,天然地下水中的铁质主要是二价铁的可溶性氧化物,是由于岩层中的三价铁在有机质的作用下被还原为二…  相似文献   
8.
在设计永磁除铁装置时,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吸附表面磁感应强度的确定。在保证吸净率最高的条件下,必须确定其吸附表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以确保除铁装置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本文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给出了测定表面磁感应强度的最佳值方法。  相似文献   
9.
蒸汽冷凝水直接作为锅炉补水是节能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企业减少运行成本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我国倡导构建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势下,企业要加强对蒸汽冷凝水直接作为锅炉补水水质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实施,以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该文重点讨论了蒸汽冷凝水水质受铁离子污染的原因、保护措施及常用的几种除铁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郑州市石佛水厂除铁除锰滤池的实际运行情况,对除铁除锰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得出了除锰是生物接触氧化过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