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7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合金的零件具有硬度强度低、延展性大、线膨胀系数大等性能,磨削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堵塞、划伤、拉伤等。为了避免这些现象,在磨削过程中必须选择合适的砂轮、磨削液与磨削工艺,并进行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2.
高强高导Cu-Cr-Zr系合金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合金成分设计、析出相结构和制备技术三方面综述了高强高导Cu-Cr-Zr系合金的研究现状.在分析多种元素对合金强度影响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稀土元素的作用,适量稀土的加入能同时提高合金的硬度和电导率.Cu-Cr-Zr系合金的析出相主要是Cr和CuxZr(x=3,4,5)相,且合金在470 ℃时效4h形成有序的原子排列,其化合物类型为CrCu2(Zr,Mg).固溶形变时效强化技术和快速凝固技术与常规固溶时效处理相比都能大大提高合金的综合性能.该类合金今后应向多元微合金化方向发展,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Zr、稀土等易烧损元素的熔炼较难控制.  相似文献   
3.
铜合金时效性能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运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时效试验数据进行训练,建立了Cu-0.30Cr-0.15Zr合金时效后硬度和导电性与时效时间和时效温度的映射模型,从而可预测铜合金在一定时效条件下的硬度和导电性,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神经网络用于铜合金的时效性能预测是可行的,预测的准确性取决于用于训练网络的铜合金时效试验数据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与乳剂OP共存时,在硫酸、盐酸介质中,用苯芴酮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合金中锡的研究.该混配颜色化合物的λmax 505nm,εmax 5.24×106 L·mol-1cm-1,锡的检量范围0~50μgmL-1,服从朗伯—比尔定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选择性,重现性、稳定性也较好,适用于工厂中铜合金锡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微观观察的方法对三酸化学抛光液中各组分对铜合金表面抛光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观观察法能够更直观有效地研究各组分对铜合金表面抛光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获得铜合金表面最佳抛光液:磷酸200~300ml/L、硫酸200~400ml/L(磷酸+硫酸500~600ml/L)、硝酸200~250ml/L(紫铜)、40~150ml/L(黄铜)、盐酸5~15ml/L.经处理的铜合金表面不仅外观光亮、微观平整,而且铜合金表面制备的转化膜中性盐雾测试时间更长、防腐性能更好.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铜合金微观形貌获得最佳抛光液组成的方法,简单方便、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6.
借助于TEM和PTA研究了硼对Al-2.5wt%Cu合金腐蚀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该合金含有0.002wt%,0.004wt%和0.006wt%硼时,合金的腐蚀抗力大大增加。硼增加腐蚀抗力的机制是,硼的加入阻止了合金晶界上第二相颗粒的预先沉淀析出,而硼原子向晶界偏聚则是腐蚀抗力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TEM研究了Cu-Ni-Al-Ti合金时效早期的转变方式和时效特性,推出用δ条纹的衬度变化及其间距不变等特征,作为时效早期Spinodal分解的一个判据,证实了该合金时效早期就发生了Spinodal分解,以及观察到了Spinodal有序现象。  相似文献   
8.
9.
李春明 《科学通报》1995,40(24):2283-2283
贝氏体相变是固态相变的主要类型之一,关于它的形成理论代表了一种片状相的形成理论,这种相变涉及钢铁、有色合金及陶瓷等材料领域的有关片状相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是,由于贝氏体相变本身的复杂性,尽管材料科学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至今仍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扩散和切变两大学派根据各自的实验结果,观点对立,分歧严重.  相似文献   
10.
探讨利用恒温超塑焊接代替真空扩散焊接实现W80Cu20/QCr0.5-0.2-0.1复合结构电触头焊接加工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预压应力56.6MPa、焊接温度800~830℃、保温30min、初始应变速率1.5×10-2min-1的条件下,经5~7min的压接,接头抗拉强度(最高达190.8MPa)均高于真空扩散焊,并且无需真空或保护气氛,焊接温度较低,效率较高,在复合结构电触头的焊接加工中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