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最近,有个"路由器的塑料外壳会释放甲醛"说法在微博上流传,原文写到:"在一位客户家的无线路由器周围50厘米范围内,测到空气中醛含量超标10倍。因为他家的路由器24小时开,而塑料外壳在这种长时间‘加热’的情况下,有可能释放甲醛。"想求得真相,我们先从塑料壳说起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快速检测酒中醛类化合物.方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结果:方法简单、灵敏、选择性好,分辨率高。结论:方法稳定性好,操作较简单,省时可用于酒类样品中醛类化合物分析定性。  相似文献   
4.
用天然醛类——肉桂醛与邻氨基苯甲酸合成席夫碱及其锌配合物,并用红外、元素分析、测定结晶水等方法进行化合物表征.将席夫碱锌配合物用4种细胞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伤寒沙门氏、铜绿假单胞进行抗菌活性试验,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伯醛化合物加成在富电子碳-碳双键的自由基链反应可以通过硫醇的催化使用来实现,硫醇的作用表现为一个极性可逆的催化剂,它可以促使氢原子从醛完全转移至加成自由基上,该自由基是载链酰基自由基加成至烯酰胺上生成的。  相似文献   
6.
杨少秋 《科技信息》2013,(24):306-306,305
本文以"烃"、"醇类"、"醛类"等有机化合物复习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在高三复习中运用"范例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复习。  相似文献   
7.
采用外补充鞘流液的接口形式,实现毛细管电泳与质谱的联用,在石英毛细管(100μm i.d.)内原位合成3 mm长的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oly( MAA-co-EDMA)]整体柱,进行样品的在线衍生化、在线预富集以及分离检测.建立了醛类物质的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并应用于肺癌患者尿样中己醛和庚醛的检测.对缓冲液浓度,分离电压等条件进行了优化,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7%~13.9%,检测限在0.15~0.18 mol·L-1范围内.该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为CE/MS的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装置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吴洁珊 《广东科技》2008,(3):196-196
汽车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车内空气污染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4年,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参照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新车车内空气污染进行抽检,结果90%的轿车存在空气污染,其中约23.4%车辆甲醛超标,一些车辆甲醛超标达五六倍以上,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令人堪忧。^[1]  相似文献   
9.
以M1类新车为研究对象,基于整车VOC测试环境仓法研究车内空气中醛类和苯系物的散发特性及短期衰减行为,考察工况和下线时间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影响。依据美国环保署颁布的 “致癌物的风险评价导则”,计算车内空气中“五苯三醛”对乘员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将车内空气中VOC浓度与健康效应相关联。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甲醛散发量的影响较乙醛更为显著,通风对乙醛的去除能力强于甲醛,车内空气中苯系物的短期衰减强于醛类物质。高温状态下甲醛对乘员有致癌风险,二甲苯、乙醛、丙烯醛对乘员有非致癌风险。车内空气中多种恶臭物质的协同作用导致车内空气味型复杂,低嗅辨阈值化合物可能导致车内气味强度大。  相似文献   
10.
偶氮苯双席夫碱的合成及其热色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对硝基苯甲醛为原料在氮气的保护下,用金属镁与甲醇还原得到了偶氮双醛,然后再与胺作用,得到了7个偶氮双席夫碱的化合物并应用物理方法进行了表征,通过加热显微观察,它们都具有热色性,其中4个具可逆热色性,并且它们的可逆热色性温度在160-200℃,偶氮双席夫碱的热色化合物的熔点峰及变色峰也通过DSC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