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62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冒险将42颗导弹安置在古巴,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觉后对苏联发出了严厉警告,限期苏联在规定期限内将导弹撤出古巴领土,同时作好了一切战争准备。如战斗机24小时不停地飞行,核潜艇随时可对苏联城市发动攻击,迫使苏联在限期内从古巴领土上撤出全部导弹。这就是在冷战时期有名的“古巴导弹危机”。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台海危机"是毛泽东应对错综复杂国际局势的战略反应,也是其将新的外交理论付诸实施的重大行动。由于毛泽东提出的"中间地带"理论和"不断革命"外交理论以及由此越来越明显的中国外交的"激进"色彩,使得中国同苏联外交政策的分歧不断加大。第二次"台海危机"使得苏联陷入两难境地,不仅在中苏同盟关系上投下阴影,还加深了中苏在台湾和沿海岛屿问题上的矛盾与分歧,同时也促使赫鲁晓夫决定停止向中国提供核武器和核技术。第二次"台海危机"是中苏关系走向破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中苏关系的走向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3.
1991年底苏联发生剧变以来,我国对苏联剧变原因的研究日益深入,出版了不少论著。但随着研究的深化人们发现,对勃列日涅夫时期与苏联兴亡关系的研究,远不像对斯大林、赫鲁晓夫与戈尔巴乔夫时期研究那么重视和深入,似乎这个时期与苏联社会主义兴亡的关系不很密切。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长期以来,勃列日涅夫时期给人们的表象是稳定。一些人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  相似文献   
4.
1960年9月,一列装载着一枚二级洲际弹道导弹的列车驶出前苏联南方机器制造厂大门,直抵前苏联第二试验局及技术阵地所在的试验场的第42号发射坪。这是前苏联为了配合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访美而进行的P-16新型洲际导弹试验。赫鲁晓夫在去美国访问前给聂德林元帅下达了任务:“这次我去美国谈判,我的脚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时,你要给我放一枚导弹,吓唬吓唬美国人。”然而,这次背负着重大政治意义的试验后来却成了一场大爆炸,  相似文献   
5.
战后,赫鲁晓夫对当时莫斯科强求全国各地普遍种植春小麦的错误做法进行了抵制,在作物的种植类别上坚持因地制宜。然而对乌克兰农民"包产到组"的成功创举他却采取了先是暗中支持,后(遭到莫斯科的否定后)又公开谴责的态度。同时他在农业问题上提出了对逃避集体农庄劳动者强制迁移、合并小型集体农庄、建设"集体农庄村镇"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或者被联共(布)中央接受而在全国得以实施,或者遭到联共(布)中央的批判,从而防止了日后此类意见和倾向的再度出现。赫鲁晓夫的这些作为,使他与战后时期的苏联农业密切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6.
正历数联合国历史上的经典辩论联合国大辩论的传统就是语言的战争,会场就是战场,寸土必争,寸言不让。在纽约的联合国大会厅里,中日两国代表正在言辞激烈地辩论,双方针锋相对,毫不相让。这是今年9月27日联合国的一场一般性辩论答辩会,双方各自阐述关于钓鱼岛领土争端的立场并驳斥对方。  相似文献   
7.
《奇闻怪事》2013,(3):19
1956年4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对英国进行了首次访问。两位领导人是乘坐当时苏联海军最现代化的舰艇"奥尔忠尼启则"号巡洋舰抵达英国的。笔者作为随行记者目睹了后来所发生的一切。4月18日,"奥尔忠尼启则"号巡洋舰顺利抵达英国朴次茅斯港,英国首相安东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文艺思想,涵盖以下五方面的内容:首先,如果没有文艺工作者“提供精神食粮”,那么“人们就不能生活”;其次,“同搞创作的人打交道,行政措施总是最有害和最落后的”;第三,提倡文艺创作写真写实,但是反对一味地揭露社会阴暗面;第四,个人的“心情”、“口味“和艺术素养,决定其文艺鉴赏水平;最后,限制文艺家出国交流或者旅行,弊远大于利。可见,赫鲁晓夫文艺思想中不泛闪光且富有启迪意义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赫鲁晓夫在苏联执政时期 ,对苏联原有体制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指出这一改革在国际共运史上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这场改革是不彻底、不成功的改革。究其原因与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在思想上、理论上、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及赫鲁晓夫本人的政治素养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奇闻怪事》2013,(8):69+1-3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刊登了苏联克格勃女特工柳德米拉·蒂姆诺娃的文章,文章披露,玛丽莲·梦露当年居然也是一名克格勃间谍,代号"玛莎"。不仅如此,柳德米拉还在查阅了一批克格勃绝密档案,采访当年众多知情人之后,拍出一部叫《玛丽莲在多斯托耶夫斯基的祖国》纪录片,为我们展现了玛丽莲·梦露那段不为人知的间谍生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