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从一般铸造条件下的球墨铸铁标准梅花形试块制取试样,进行一系列等温淬火处理,观察了金相组织,测定了试样的力学性能,讨论了各编组等温淬火组织与性能的关系。在标准楔形试块制取试样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较合理的球铁等温淬火工艺。  相似文献   
2.
在60Si2MnA钢等温淬火工艺和性能研究的基础上,用MEF-3型金相显微镜和JEM-200CX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并用Rigku D/maxⅢB型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样品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实验结果表明,奥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强韧性好的原因在于含有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和变态贝氏体组织,且贝氏作为无碳化物贝氏体。  相似文献   
3.
对适用在—80℃以上低温的Ni5.5铸钢,从成分设计、热处理工艺的选择、机械性能及低温冲击韧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经采用中温淬火 高温回火热处理的Ni5.5铸钢,在—80℃时其冲击韧度5.66J大于低温钢最低要求冲击韧度2.07J的2倍,并且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指标.在得到的强韧性综合指标较好的贝氏体组织中,没有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试验结果表明,Ni5.5铸钢具有无碳化物贝氏体结构、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不同比率的铁素体-贝氏体两相组织对球墨铸铁拉伸特性和冲击韧性的影响。当铁素体球墨铸铁在900℃奥氏体化,400℃等温淬火,贝氏体体积分数为54%和93%时,延伸率及断面收缩率均出现两个峰值。实验证明,当铁素体和贝氏体的比率在最佳范围时,能明显提高其强度和韧性。X—射线衍射证实,贝氏体为无碳化物上贝氏体。能获得良好的韧性,主要由于在石墨球周围形成环状组织的无碳化物上贝氏体,可能是这种高强度、高韧性的贝氏体在石墨-贝氏体界面阻止了裂纹萌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以高风温热风炉用钢的沿晶应力腐蚀开裂问题为背景,研究了Mo对低合金钢在硝酸盐溶液中的应力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低合金钢中加入合金元素将使钢中贝氏体和/或珠光体含量增大,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稳定性和抗SCC耐蚀性。提出了低合金钢/硝酸盐溶液体系的“温度-钼含量-SCC图”。  相似文献   
6.
采用压痕法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抗磨贝氏体球铁中裂纹的形核与扩展。实验结果表明,裂纹主要在石墨─基体界面形成,其次在碳化物─基体界面形核。裂纹在石墨─基体界面和碳化物─基体界面的形成机制不同,裂纹优先沿界面扩展。并从热力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电阻测量研究高温时效对Cu—Zn—Al—Mn合金相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刚制备的试样在第一次升温的DSC测量发现在130℃附近有一个放热峰,该峰可能与正交晶系的9R贝氏体形成之前溶质原子(Zn)产生析出有关。经高温时效后,大约在265℃附近发现了与9R贝氏体成核并且迅速大在有关的放热峰,并得到电阻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8.
运行管线在役焊接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行管线在役焊接修复能很大程度上减小管道泄压停输修复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但由于管内介质的快速冷却,容易产生热影响区的氢致开裂。为了研究管内流体对焊接接头的影响,为避免氢致开裂而获得优良的焊接接头提供依据,采用模拟试验装置对16Mn在流动水冷却条件下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硬度进行了分析,并与空冷和静态水冷条件下的组织、硬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流动水的快速冷却使焊接接头区形成了淬硬组织上贝氏体,导致其硬度值很大,易发生氢致开裂。在避免烧穿的前提下增大焊接电流能够减小硬度、减少上贝氏体,从而降低氢致开裂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了薄板坯连铸连轧EAF-CSP工艺生产的低碳含锰钢经奥氏体区二次变形后的CCT曲线.实验钢含有0.17%C,1.21%Mn和0.28%Si(质量分数).研究表明:提高热轧后的冷却速度使Ar3温度降低,导致试验钢的晶粒进一步细化;冷速大于20℃/s时,出现贝氏体和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可降低钢的屈强比;790℃终轧,550℃卷曲时出现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提高冷速使溶质(如Mn和C)富集区在形成珠光体之前完成奥氏体-铁素体相变是避免生成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含铌微合金低碳钢的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含铌微合金低碳钢在不同变形条件下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利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建立了静态和动态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变形参数对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高温变形促进了珠光体相变,在950℃以上,变形温度的升高导致铁素体转变区减少;从贝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看,950℃变形促进了贝氏体相变;在相同变形温度下,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先共析铁素体的量增多,贝氏体量减少;在900℃以下变形促进了高温等轴铁素体的形成,抑制了贝氏体的相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