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23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用新课程理念的思维,审视了课改背景下高一历史教学的利弊,提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本)已进入万州区第二高级中学的课堂。新教材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力图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笔者以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最佳途径来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  相似文献   
3.
文红英 《科技资讯》2006,(25):121-121
在素质教育吼得很响的今天,数学课申课改精神究竟怎样体现,本文从课改对数学教师的要求,数学课上应充分突出学终的主休作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数学课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课应对学生倾注情感教育;数学课应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数学课堂应恰当的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数学课堂应注蕈对学生评价的多元化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在数学教学中是怎样让课改真正走进数学课堂的。  相似文献   
4.
苏凯 《龙岩学院学报》2004,22(Z1):166-166
音乐课程的改革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重视音乐体题,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课改背景下,对中职专业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教专业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只有突出专业技能教育,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素质,完善各项相关制度,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机制,加快发展的步伐,才能开创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陈玉 《科技信息》2011,(36):230-23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职高数学教学必然要以学生的社会需求为导向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由此职高课改势在必行,在紧接着专业课课改的步伐后迎来了文化课的课改。而在课改过程中,关键是教师,所以说,教师即课程,只有教师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革新,才能更好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因此课改的成功与否主要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参观航天城     
“读练结合”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传统的教学思路,但课改以来,有的教师怀疑这种思路的实效性,因而把它束之高阁。与此相反,我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更加运用和完善了“读练结合”这种教学思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既使在一般意义上,教师也是一种负有“教书”和“育人”双重使命,同时扮演多种角色的高压力职业。而今,我国的基础教育,尤其二期课程的许多颠覆性改革,使本来被应试教育弄得心身疲惫的教师更有雪上加霜之痛苦。显然,如果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都亮起“红灯”的话,那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育人目标也将毫无成效。这是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创造出一种和谐与温馨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与课外心情愉快,相反,一旦教师的心理处于冲突状态,其外显的情绪紧张、烦躁、忧郁必然投射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到压抑与惶惑,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能。  相似文献   
9.
一、激发新思维,创快乐课堂 1.共享智慧果,即强化集体备课。两周一次的研培活动,由主讲教师充分准备,再与市课改专家组的同志讨论研究后印发。如某老师为《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个单元的备课讲话,准备了近8000字的材料,进行教材分析、提出教学建议等。对教师把握本单元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各校成立备课组,定期集中(每周集中一次)备课,平时随时商议。  相似文献   
10.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思明老师的《用心做教育》一书走进了我的生活,从此,我的数学课堂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张老师那些文字质朴、语言凝练的文章震撼着我,鼓励着我,犹如一盏盏明灯,给我迷茫的课改行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