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心和脑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即理智与情感合二而一是赫尔德哲学的基本设定,也是其整全人的标准。他用三个维度来分解其设定和标准:诗性维度、历史性维度和哲学维度。这三个维度相互勾连、相互渗透,形成了其实在的基本图式。赫尔德的主张不仅平衡了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对立,而且通过语言学转向、人类学转向和诠释学转向,完成了其哲学从认知向诠释范式的转换,为德国早期诠释学、当代诠释学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
赫施对主观主义诠释学的理论进行了批判,重新构建了客观主义诠释学;他的理论一提出,就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议,而这也正是他重构诠释学的学术价值所在,对后续研究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希兰的知觉诠释学-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觉的诠释学-现象学是希兰科学哲学的核心内容。希兰用海德格尔生存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改造,为知觉的现象学分析奠定了本体论基础。希兰知觉诠释学-现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知觉的诠释学属性、知觉的现象学结构、知觉知识的必然性与多元性等。希兰的知觉诠释学属于多元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4.
在一般诠释学的基础上,伽达默尔发展出本体论诠释学和哲学诠释学,从而为一般人文科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然而,与占据西方哲学主导地位的本体论及海德格尔"道言"思想相比较,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理论的内在困境就彰显出来。其中,"理解"的认识论之维与语言的私人性之间的内在张力以及本体论的超越特性,是伽达默尔诠释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多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汉译本进行比较发现,同一首诗歌在翻译成汉语时有多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各种译本之间的差异也很大,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第66首为例,从选词、格律、风格等多方面对不同汉译本进行研究,从诠释学的角度对不同的译本进行分析,可见诗歌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断的经历视域融合。正是由于不断的在前人的理解基础上和译者新视域进行融合,才使诗歌在翻译中产生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伽达默尔先通过考察三个例证,分析了经验概念,然后再分析了三种类型的“我”与“你”的关系,阐明了三种不同的诠释学经验,最后指出效果历史意识是真正的诠释学经验。  相似文献   
7.
科学史教学在哲学系比较尴尬,要提高它的地位就需要选择一种恰当的编史学纲领。现象学-诠释学的编史学纲领是已有纲领中最适合的,它能够给出科学史的基础,按照科学自身的方式来显示科学,把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看成是"科学世界"的形成和转换,并展示出科学与人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稍经检讨即可发现,当代法律解释学已经陷入客观性破灭、解释的歧义与泛化、元规则的缺位、独白式理解等种种困境。分析表明,哲学诠释学的强势进入要为此担负主要责任,而当代法律解释学对一般哲学的过分依赖则是其自陷困局的重要原因。当代法律解释学所面临的上述困境是依靠其自身力量在短期内无法加以摆脱的,因而,发起一场悄悄的"去哲学化"运动,是当代法律解释学走出困境的必由之举。  相似文献   
9.
诠释学以理解为核心,重点阐释了认识过程中的三种关系:理解对象内部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对象与其背景的关系、理解者先见与理解者的整个理解活动的关系。基于诠释学,本文认为应用就发生在理解的过程之中,理论"前见"决定了对实践认识的深度,前见对理解和创新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障碍作用。在专业教学中,可以通过互补性师资结构构建、理论的完整诠释、教学方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衔接、考试方式的转变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等措施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刑法解释学领域,针对我国刑法275条的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毁坏"内涵的"效用侵害说"正成为有力的学说;但是,"效用侵害说"的法哲学基础是不牢靠的:因为一方面该学说赖以立足的本体论诠释学本身是欠科学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刑法哲学与刑法解释学并非同一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