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5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57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现有考古资料,从考古学的角度,概述了洱海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分布与类型、文化特征及文化渊源,证实了该区域新石器文化是在古人类文化的基础上而产生,并不断地汲取其它文化因素,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区域地方性新石器文化.  相似文献   
2.
谭嗣同是戊戌维新派的杰出代表 ,是戊戌变法时为追求真理而勇敢牺牲的伟大的爱国者 ,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本文主要探讨谭嗣同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和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崛起的生态批评,从自然的视角为莎士比亚戏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鉴于《暴风雨》在莎剧中的地位,从它来探讨莎士比亚在该剧中描绘的当时英国社会历史现实、虚构的幻象图景及作者内心展示的生态诗学思想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莎士比亚在该剧中完美地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自然人相互矛盾的态度:自然人需要人类文明的教化;人类文明卑劣地腐蚀了自然人.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期,伴随着理性世界的转变,人们的感性世界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出现所谓的魏晋“深情”。这种以知识分子为情感主体的“深情”,既不同于《诗经》时代原发性的“民情”,也不同于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性情”和道家“有人之形而无人之情”的“天情”,它是知识分子个体生命意识觉醒之后于天地宇宙中寻求心灵安顿和精神自由的情感,即人生和宇宙合而为一的生命超越之情。正是这种魏晋“深情”,把中国诗学引向强调“神与物游”和“情景相生”的抒情道路,并深深地刻上了宇宙情怀。  相似文献   
5.
从“水”到“太阳”海子长诗风格转变的原因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子长诗的创作在核心意象上有一个从“水”到“太阳”的转变。背后是诗歌情调和诗歌境界的变化。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导致诗人旧我的灭亡,新我的重生。基于对生命的沉思,海子的长诗风格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他的诗学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现象对中国诗坛的启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7.
本文认为孙子唯物天道观和无神论的思想渊源是春秋时期怀疑、否定天命鬼神等宗教迷信的进步思潮,孙子的唯物论和辩证智慧的思想渊源分别是古老而在春秋时期又大放异彩的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因此.本文认为不能过分夸大孙子在军事哲学方面的远见卓识和独创精神。  相似文献   
8.
杨家埠木板年画是颇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取材贴近农村生活,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本文探讨了其历史发展渊源、主要艺术特色、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俊 《泰山学院学报》2007,29(4):106-109
注意义务对于更好地实现侵权法填补损害、平衡利益的功能至关重要。注意义务是指行为人应采取合理的注意而避免给他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的义务。注意义务的理论化是经过长期的司法判例实践逐步形成和完善的,经历了一个从经验到理性的过程。注意义务渊于近邻性、可预见性、信赖、责任的自愿承担等方面。基于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作为在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出现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诗人从主题创作到把词语当作诗歌写作的尺度,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诗歌写作的根基,显示出根本性的变化,诗歌写作出现了困境,读者理解诗歌有了难度.由此,追溯了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的诗学理论,指出了二者的不同,并认为没有诗人的审美体验,诗歌写作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