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60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百年来赢得无数的争辩,无论是其学说中的核心之处如无意识,或其学说在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运用,争辩除了学说自身的问题外,也不能忽视学科中蕴含的人文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相似文献   
2.
本简要回顾了跨化心理学研究中四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并指出它们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解释学批判--追问SSK理解科学的先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恩以解释学为特征的范式理论解构了科学的特权地位,凸现了科学的历史与境性,这使科学知识社会学赢得了合法的学术地位。而强纲领作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方法论原则,其核心是以控制为目标的因果型解释模式。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本体论的解释学蕴涵和方法论的工具理性共同构成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先见,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张力是导致科学知识社会学一方面取得许多成果,另一方面又面临巨大的理论困难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哲学史上 ,语言问题一直被哲学家们所重视 ,他们分别从不同的维度 ,对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和评判。传统哲学把语言理解为一种形式和符号系统的工具 ,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则认为语言并不仅仅是人的工具 ,而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经验的形式 ,即存在方式 ,离开了语言 ,人的理解活动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语言本身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 ,是现实生活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顾园 《科技信息》2009,(12):138-138
《商务英语函电》课程不仅是我国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同时也是国际贸易专业的重要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外贸函电的基本知识,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本文从解释学的角度,结合作者实践,讨论了如何改进该课程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商务英语函电》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孙艺楠 《科技信息》2011,(19):I0170-I0170,I0127
"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的提出,将翻译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而伽达默尔的阐释学所描述的理解过程真实地再现了翻译中的理解过程,也为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解释学视角下,对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做了粗略的探讨,以希望对翻译研究的从事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界多年来对训诂学性质的认识存在分歧,对其研究状况作了概述与评说,认为:训诂是用语言对古代文献中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解释,训诂学是全面研究前人对古代典籍的解释实践及相关论述,总结其解释方法,确立其解释原则、探讨其解释规律的学科.  相似文献   
8.
程颐是理学的奠基人,而理学主要是在《周易》等儒家经典解释的基础上完成建构的.《程氏易传》是《周易》解释学的集中体现.他对于《周易》的解释是在突出主体意念基础上的创造性解释,这与程颐之前的传统易学大相径庭.如重视易理的阐发、重视义理而不废象数、历史的解释法等等,而这些仅仅只是程颐解易的途径和桥梁,其精神实质最终是以一种超越时空、超越存在的视野,以此来揣度和体悟圣人的精神实质,与圣人展开精神的对话,并以此作出创造性的解释,所以程颐对《周易》解释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一个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阅读教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试的"标准化",以及"标准化"的阅读教学,就文意理解来说,都是以传统解释学的原意论为基础的.当代解释学的兴起将原意论送入了落日黄昏,致使传统的阅读教学以及语文标准化考试、标准化的阅读教学等遭到普遍的质疑.随着原意论的衰落,阅读教学的重心必将由课本向人本转移,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也将由文意接受者向文意探索者与创造者转变,同时还将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吴彤教授受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托,邀请了几位在科学实践、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和产业哲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对此进行专门研究的正在成长的学生,对"科学实践"、"技术实践"、"工程实践"和"产业实践"及其"实践的规范性"进行讨论,组成了这组笔谈,现成组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