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溪黄草水提取物的解酒保肝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灌胃给予酒的方法,观察溪黄草水提取物对醉酒率和酒后自主活动的影响,考察其解酒作用;采用酒精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溪黄草水提取物对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二醛(M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乙醇脱氢酶(ADH)的影响,考察其保肝作用。结果溪黄草水提取物能显著抑制小鼠酒后的自主活动减少,并能降低醉酒率;同时也能抑制酒精所致小鼠血清ALT、AST活性的升高及肝组织GST、ADH活性升高和MDA含量增加。结论溪黄草水提取物既具有较好的解酒作用,又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2.
《安徽科技》2005,(4):50
蜂蜜水治酒后头痛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另外,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第二天起床后也不会头痛。  相似文献   
3.
通过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情况 ,测定鼠血中乙醇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酶活 ,考察了中药解酒剂的不同制备方法对小鼠急性酒精中毒的防治功效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 6 5%乙醇醇提 3次的工艺所制备的中药解酒剂具有最优的解酒防醉功效 ,在同样的建议摄入量条件下 ,对小鼠急性酒精中毒的防治功效优于目前国内外同类产品 ,经t检验与对照组比较 ,显著性p<0 .0 1.  相似文献   
4.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解酒茶炮制前后水提物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并利用小鼠灌胃实验观察小鼠醉酒状态和尿量情况。结果表明解酒茶在炮制后有效成分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含量增加,解酒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5.
蒙药毛勒日达布斯-4汤散的解酒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蒙药毛勒日达布斯-4汤散的解酒效果.方法:采用白酒和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催眠,实验组分为模型对照组,酒宝葛灵颗粒阳性对照组和毛勒日达布斯-4高、中、低剂量等5组,观察高、中、低剂量毛勒日达布斯-4汤散及酒宝葛灵颗粒对小鼠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维持时间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延长了睡眠潜伏期(P<0.01),明显缩短了睡眠维持时间(P<0.001).结论:毛勒日达布斯-4汤散能延长白酒和戊巴比妥钠所致的小鼠睡眠潜伏期并缩短其睡眠维持时间,可能具有解酒作用.  相似文献   
6.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李辉博士研究组最近公布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发现了能够分解酒中毒素的解酒基因,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国《人类遗传学年报》上。这种解酒基因实际上是乙醇脱氢酶基因的一种变体。乙醇脱氢酶的功能主要是将人体摄入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讲究酒文化,有“无酒不成席”之说。重逢聚会,喝酒;接风饯行,喝酒:生意谈判,喝酒,节庆欢聚,喝酒……但是,大多数人对于喝酒只知其一不解其二,因而在认知上有些偏差。正确认识酒,了解酒精进入人体后的“套路”,可以帮助我们健康饮酒、正确解酒,享受属于自己的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葛花解饮原汤剂改换剂型为颗粒剂。方法:本实验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成型工艺,并建立了质量标准。结果:当归、葛花、玄参等最佳制备工艺醇为提取溶剂;熟地黄、甘草等最佳制备工艺水为提取溶剂。当归、葛花、玄参等药材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5次,每次川、时;水提工艺:熟地黄、甘草等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2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黄连的提取工艺: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5次,第1次2小时、第2、3次1小时。以80%乙醇作润湿剂,制粒,所得颗粒流动性良好;采用高效液相法对样品中阿魏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及其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0%、2.04%,表明方法准确、可靠。结论:制备工艺合理,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9.
葛花对酒后血中乙醇浓度和肝中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葛花对急性酒精中毒的防治作用,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葛花提取物组。给药30min后,模型组与葛花组灌酒0.10mL/10g^-1,在灌酒后0.5,1,1.5,2,2.5,3h分别摘眼球取血和取肝组织。采用生化酶法测定小鼠酒后不同时间内血中乙醇浓度和肝中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结果显示,小鼠血中乙醇浓度在酒后0.5-2h达到高峰,与模型组相比,葛花提取物组0.5-3h内的血中乙醇浓度数值降低。葛花提取物组对小鼠酒后0.5-1h肝中ADH的影响较为明显,使其活性增加;酒后1.5-3h肝中ADH活性虽然也增强,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葛花提取物可降低酒后血中乙醇浓度,增强肝中ADH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消化道对乙醇的吸收,从而起到有效的降醇解酒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小鼠解酒防醉药效、肝匀浆LPO值测定及其内脏器官观察和肝切片电镜观察的综合实验 ,考察了中药解酒剂F1、F2 和F3的解酒药效与延缓酒精中毒对肝功能损伤的功效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解酒药效与保肝功能呈正相关 ;采用添加保肝中药的配方和中西药结合的方式 ,可增强解酒和保肝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