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本刊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立广研究小组在南海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研究表明:肆虐我国东部的沙尘暴南界可到达南海西沙群岛,并确定了其特殊的传送方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21日出版的《科学报告》上。研究小组对南海西沙东岛湖泊沉积物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Ti、Al元素在含鸟粪珊瑚砂沉积柱中的含  相似文献   
2.
记述Yi目Yi科2个种,其中1种新记录。标本采自我国西沙群岛。  相似文献   
3.
东岛牛塘为目前在西沙群岛少见的淡水型湖泊,其中保存完好的粪土沉积物记录了距今1 300年来东岛生态环境演化历史.对DY4粪土沉积柱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 400 AD前,东岛海鸟数量较多,牛塘湖岸周围植被生长较为繁盛,而在1 400~1 850 AD期间,东岛海鸟数量和植被生长都处于低谷.通过综合对比研究区、中国乃至北半球降雨量、温度变化记录,发现1 400 AD前岛屿生物量较高的时期对应于暖干的中世纪温暖期,而低生物量时期与凉湿的小冰期一致,证明南海热带孤立岛屿生态系统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响应非常灵敏.  相似文献   
4.
黄磊  李芊  徐向荣  袁晓婕  林朗  李恒翔 《科学通报》2020,65(24):2627-2635
西沙群岛作为我国最大的海洋珊瑚礁区,目前对于微塑料这类新型海洋污染物的研究仍鲜见报道.本研究以西沙群岛海域30个表层海水中采集的微塑料为样本,对微塑料的空间分布、组成及可能的来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微塑料广泛存在于西沙群岛海域表层海水中,丰度在10~130个/m3,长度多在1~3 mm之间(64.8%),形态主要为纤维和薄膜,颜色多属透明(56.8%)和蓝色(40.2%),化学组分主要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6.2%)和聚丙烯(20.3%).(2)微塑料在西沙群岛海域表层水体中空间分布不均,其分布主要受海水运动、人类活动以及地形地貌特征的影响.与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相比,西沙群岛海域表层海水中的微塑料整体处于较低的含量水平.(3)对微塑料形态特征和化学组成的分析表明,西沙海域高强度的渔业活动以及岛上人类活动释放的塑料垃圾可能是其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西沙群岛野生诺尼种子的内生细菌菌株CICC 10594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的微生物多相分类鉴定技术,对CICC 10594的分类地位进行了鉴定与分析,结果显示,CICC10594为阴沟肠杆菌.  相似文献   
6.
西沙群岛高温、高湿的海洋大气环境下对Q235碳钢进行了3个月的暴晒实验,利用电子探针、激光拉曼等观察分析了暴晒后样品的锈层特征. 结果表明:Q235碳钢暴晒1个月后迅速形成较厚的锈层,锈层疏松多孔,多裂纹;当暴晒3个月时,锈层却明显减薄. Q235碳钢在西沙暴晒1个月后形成的外层腐蚀产物主要是γ-FeOOH、β-FeOOH、α-FeOOH及少量Fe3O4等,而锈层内部主要为Fe3O4、γ-Fe2O3等铁的氧化物. 暴晒3个月后,疏松锈层的内部电解液蒸发加剧,内层还原后的锈层重新被氧化,生成较多的FeOOH,同时部分γ-FeOOH转化成为α-FeOOH. Q235碳钢在西沙大气环境下的暴晒过程(也就是锈层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交替过程)中,钢基体不断地被腐蚀.  相似文献   
7.
西沙群岛生态环境报告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2003年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沙科考队在解放军总参作战部和海军的支持下,对西沙群岛的永兴岛、石岛、琛航岛、广金岛、中建岛、珊瑚岛、金银岛、东岛共8个岛屿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野外考察和采样.考察队员们从空中从海上欣赏了祖国南海的明珠,近距离探访了宝岛的生态环境,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采集了水、岩、土、气和生物样品.考察的目的在于调查西沙群岛若干鸟岛的鸟类种群和生态,并以此为背景,应用地球化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鸟粪沉积层的生态环境记录;在历史对比的基础上探讨几千年来鸟类聚散对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的响应;拓宽鸟类生态学家对红脚鲣鸟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保护该种群;为研究全球变化及其区域生态响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毕世鸿 《世界知识》2014,(11):26-28
<正>自进入今年5月以来,中越两国船只持续在中国"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附近的西沙群岛海域对峙,越南船只对中国船只的冲撞持续不断。为缓解越南民众的愤怒情绪,越南政府5月11日曾批准抗议者在中国驻河内大使馆外示威。但越南抗议中国在南海钻探石油的反华游行后期走向暴力化,最终升级为以排华为主、针对外国投资者和企业的打砸抢烧杀暴力事件,从而震惊了中国和国际社会。这是越南20年来最严重的反华事件。  相似文献   
9.
 西科1井为全取心科学钻井。采用定量微相分析方法,通过精细的岩芯观察和系统的薄片分析,对西科1井上新统-全新统碳酸盐岩微相进行精细研究,以阐明各组分类型和微相类型的纵向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表现出颗粒含量高,基质和胶结物含量低的特点。根据碳酸盐岩组分的显微特征,识别出19种微相类型,主要为生屑泥粒灰岩、生屑粒泥灰岩、珊瑚骨架灰岩和苔藓动物粘结灰岩。碳酸盐岩微相纵向分布表明:乐东组经历了动荡水沉积-强动荡水与动荡水交互沉积-动荡水与弱动荡水交互沉积。莺歌海组经历了强动荡水沉积、动荡水与弱动荡水交互沉积-动荡水沉积。  相似文献   
10.
LC4铝合金在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的早期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暴露实验,研究了LC4铝合金在西沙群岛典型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暴露个月和3个月后的腐蚀行为和规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腐蚀产物的表面和断面微观形貌,并用能量色散谱(EDS)、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腐蚀产物元素和组成.测试了LC4铝合金腐蚀后的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实验结果表明:LC4铝合金在西沙海洋气候环境中暴露1个月和3个月后发生了明显的局部腐蚀,Cl-是促进点蚀发生的主要原因.腐蚀产物中主要包含氧、钠、铝、硅、钙、氯、硅等元素,主要腐蚀产物为Al_2O_3.3H_2OAl(OH)_3、AlOOH、AlCl_3等.随大气暴露时间延长,腐蚀电流密度减小,表明腐蚀产物对基体有一定的葆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