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世界是由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和高度并行的实时计算技术等集成起来所生成的模拟世界。在当代社会,虚拟世界形成一个人类交流信息、知识、思想和情感的新型模式已深刻地影响并主导了人类生活。在这一境遇中,传统艺术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艺术精神的引申意义受到质疑和艺术的“乌托邦”色彩被淡化,导致艺术呈现走入困境。  相似文献   
2.
从世界3到虚拟世界的涌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人类已经开始创建一个崭新的世界——虚拟世界。如何确定这个世界的本体论地位以及它与物理世界的关系已成为当代哲学的前沿问题之一。本文从认定虚拟世界是对波普尔意义上的世界3的超越着手,提出了一种新的实在论——计算实在论。我们主张,实在的本质是计算,而虚拟实在和物理实在则是计算本质的两种实现方式,因此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在本体论上具有计算对等性。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进一步论证了虚拟世界的自主性和复杂性,并从它的可理解性反过来为物理世界的可知性作出了新辩护。  相似文献   
3.
自从Internet诞生以来,这个由各种数据和信息交织而成的网络变成了一个大型的第二社会,很多人在网络中寻找到了自己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就业机会,新的人生态度,所有的一切都让得以接触网络的人群面向着一条虚拟世界的竞技场。然而,网络的隔阂和数字的虚拟让犯罪者的心理也开始无所畏惧,于是网络在某些人的眼里成为了无法无天的代名词,他们认为,那里是他们的天下……  相似文献   
4.
虚拟现实是什么?能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 曾经,我们惊叹于电影《阿凡达》带给我们的瑰丽世界,宛如仙境的潘多拉星球上不仅有着美丽的生态环境,更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人类的肉身遥控心灵在虚拟世界中进行交互,而我们坐在IMAX影院中也似乎身临其境。这些是好莱坞告诉我们的虚拟现实。然而,事实上类似的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渗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比如倒车雷达、Google Glass、GPS等等。  相似文献   
5.
涉案3000余万元、由公安部督办的“8·2”全国特大制作、传播系列木马团伙案,8月11日在江苏徐州鼓楼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共有16个省市的110人涉案(据《新京报》8月13日)。  相似文献   
6.
吴志鹏  孙艳杰 《科技信息》2009,(14):190-190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从各个方面越来越深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这把“双刃剑”对学生的作用也日渐显现,不少学生因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荒废学业,给学校、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面对知识经济和网络的迅猛来势,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并对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是学生工作面临的攻坚任务。  相似文献   
7.
机器雄狮     
《小学科技》2012,(7):32-34
刚进入虚拟世界,晨晨就碰上了强大的敌人——机器雄狮。现在,让我们动手制作这头凶猛的狮子吧。1将部件1折叠、黏合成狮子的身体。2将部件2和3折叠、黏合成狮子的头部。  相似文献   
8.
面对电视购物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你可以亲手触摸并判断是否满意;面对娱乐节目里喜爱的明星,你可以身临其境,仿佛就在他(她)身畔;面对旅游频道壮美的名山大川,你可以坐在家里恣意畅游……如果未来某一天,能将电视里的虚拟世界还原到眼前,还有什么比这更神奇?  相似文献   
9.
事业、爱情、朋友……某一天,当你发现可以创造出延展和承载自己所有现实梦想的“第二人生”时,将作何感想?事实上,这一切并不遥远,他们同一个叫做“3D虚拟世界”的领域密切相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虚拟情境的出现对身处于大学这一场域下的大学生们的身份建构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对于这种影响的评议,不同的社会视角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网人关系观"。"网人排斥"与"网人重叠"的观念并不能彰显大学生身份建构中的"网人关系",虚拟世界的身份建构并不是一种脱离现实世界的"认同之舞",而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植根于自身的情境之中的,这对于今天的大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