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125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古代歌集中多是通过自然景物和天象来咏唱作者的内心感情的。视觉上表现为色彩的运用。和歌集《小仓百人一首》中的色彩美感更是陶冶情操,沁人心脾。本文总结归纳了《小仓百人一首》中的主要色彩,并从日本人的自然观,宗教观,传统意识三方面分析了白色出现频率最高的原因以及从六个方面说明了白色在日本文学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比较分析同一时期(中国南北朝时期与日本飞鸟时期)中日两国佛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发现虽然两国佛教理念相同,但中国南北朝时期是玄学境界型建筑自然观,而日本飞鸟时期则是神道意识型建筑自然观。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佛寺建筑及其自然观是日本飞鸟时期的母体,而日本飞鸟时期则为研究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这一关系做旁证。  相似文献   
3.
4.
嵇康对人生持“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理论模式,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是他的天道自然观,自然人性论和“至人”理想人格范式等思想,这些思想展示了他追求率性朴真、超尘绝俗、逍遥逸世的洒脱风度。  相似文献   
5.
自然观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人类第一阶段的自然观是人类敬畏自然的自然观,人类考虑不到生命和环境会有系统地进化或衰退。这是客体高于主体的自然观;第二阶段的自然观是生命的进化观,认为持续进化的人类可以主宰自然,战胜自然,是主体高于客体的自然观;第三阶段是生命的诞生,发展到衰亡的全过程的自然观,是人类主动尊重自然规律的自然观,演化又回归了客体高于主体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6.
重读《论语》重识孔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关龙 《科学》2005,57(5):38-39
两千多年来,注释《论语》的有两千多家,研究孔子人生观、哲学观、伦理观、政治观、教育观、经济观、艺术观的著述则数以万计。然而,对孔子的自然观的研究几为空白。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历代统治者把孔子塑造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高高在上的圣人。今天,重读《论语》,研究孔子的自然观,可以发现历代留存人们心目中的,其实是一个被扭曲了的假孔子或是半真半假的孔子。所以,笔者认为需要重评孔子。  相似文献   
7.
自然观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论马克思的自然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自然观。历史性原则、生存论原则是它的基本解释原则。作为哲学世界现的自然观不同于自然科学,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自然观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所关注的不是与人无关的自在的自然界,而是进入人的生存领域的自然界。生存论是马克思自然观的终极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8.
自然辩证法 (即科学技术哲学 )是理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近年来 ,自然辩证法教材的出版不算少 ,但良莠不齐 ,精品不多。最近读杨玉辉的新著《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 6月第 1版 ) ,感到颇有新意。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及教学的高校教师非常愿意在此谈谈自己对本书的看法。第一 ,本书在体系结构上仍然是采用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三大块的组织形式 ,但在具体的内容上则根据当今科学技术的成就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和创新 ,将自然观的内容按自然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进行重新安排 ,分为…  相似文献   
9.
魏向军 《甘肃科技》2004,20(6):181-182
本文对自然观的发展过程从不同侧面作了介绍 ,并对自然发展和自然观形成的科学技术基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石爱民 《科技信息》2014,(11):81-82
中国汉晋时代的陶渊明和英国19世纪上半期的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常被相提并论为自然诗人。然而纵观其作品,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观,发现他们两人及他们的诗作也是迥然不同,不可相提并论。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他们的作品以及东西方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来探讨他们思想与作品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