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实习模式、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针对具体的过程、效果评价等研究不足.本文以聊城大学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为例进行探析,运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提出了影响实习效果的五大因素以及相关对策,对野外实习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指出青海是祖国十分可爱的地方 ,但是由于地势高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因此教育也相对滞后 .文章还对处于经济与教育相对落后的省份 ,青海的高等师范院校应如何上好《中国自然地理》课的问题阐述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被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等高大山脉合围的柴达木盆地,东西长800余千米,南北宽150~200千米,是我国重要的盆地之一。由于这个盆地海拔高度在2800~3200米之间,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笔者前不久曾环绕盆地走了一遭,发现这个地域辽阔、地貌特殊的地方,不少自然地理景点堪称一绝。一、青海的江南我青海之行的第一站是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什么要去这里?这是源于我的最初的错觉:在我过去的印象中,青海土地贫瘠而又荒凉。当我飞临省会西宁,交谈中,一位青海朋友了解了我对青海的偏见,便推荐我先去看看这里的国家森林公园。他的目的很明…  相似文献   
4.
指出青海是祖国十分可爱的地方,但是由于地势高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因此教育也相对滞后.文章还对处于经济与教育相对落后的省份,青海的高等师范院校应如何上好<中国自然地理>课的问题阐述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湘北官话在声调上具有自己明显的区域特征,这种区域特征的形成与湘北官话所处的洞庭湖冲积平原的地理位置相关,也与当地的历史移民和历史行政区划关系密切。从语言特征、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的角度来看.湘北官话与湘西官话的交界线应在慈利、桑植一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南省自然地理资源的分析,结合学校体育课程理论,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体育课程和社区体育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河南省地域辽阔,有着千姿百态的地况地貌,气象万千的季节气候,但是,各地政府和学校开发和利用自然地理资源严重不足.因此,各地政府和学校领导人员应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坚持安全环保原则,确保自然地理资源能够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兰州是历史古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千百年间,不停断的“丝绸西去、天马东来”的盛况给这一古域沉淀了许多待解之谜。深入古地,追寻自然地理之奥妙在此成了一道充满浓郁特色的风景线,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王乃昂教授的探寻之旅就在风景之中。  相似文献   
8.
贯穿环境教育的高师自然地理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教育是当前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而自然地理学是现代环境意识和环境知识教育的基础,因此对地理教育专业中的自然地理课程进行贯穿环境教育的教学改革,是高等师范院校开展环境教育最直接、最现实的切入点,同时,通过各部门自然地理学课程中贯穿环境教育的教学改革,可以促进自然地理学科体系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突出学科的整合性特点,有利于学生的自然环境综合分析能力,本文论述了此领域教学改革的思路,探索了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律传统与西方的、印度的、伊斯兰的法律传统老早就分道扬镳了,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本文从中西法律传统之成因——自然人文地理的比较出发,着重从封闭性、四季变化分明、水旱灾害频繁、北方的威胁这四个方面来谈谈自然人文地理对中国法律传统形成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席观伟 《科技信息》2013,(2):449-449
<正>新发煤炭资源勘查区位于韦州矿区北部,向斜构造盆地北端东翼丘陵水文地质区,水文地质条件与区域丘陵水文地质区条件相同,地下水的形成严格受地层岩性、构造和自然地理的控制。一、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向斜构造盆地东翼丘陵区内由二叠系和石炭系碎屑岩夹煤层组成,上覆第四系风成黄土状粉砂土,为透水不含水层。在苦水河流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