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5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的英美文学世界充溢着现代主义,然而罗伯特.弗罗斯特仍以田园风光作为背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诗歌创作的主题,保持传统的诗歌创作形式,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弗罗斯特的两首名诗——《家葬》、《未选择之路》可探索其自传主题诗,发掘其诗歌创作的生活原型。  相似文献   
2.
虎妈当道     
《河南科技》2011,(5):92
<正>1月20日出版的《时代》杂志发表文章,介绍了"虎妈妈"的教子哲学。蔡美儿是耶鲁法学院教授、作家,其自传《虎妈妈的斗争哲学》使她成为全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富兰克林写《富兰克林自传》的写作动因的分析,考察了富兰克林所要表达的思想本意或主张,认为写作动因凸显《富兰克林自传》的教育功能,并以此为出发点从两个方面——自我之"本"和本立之"道"进行分析,表明富兰克林的思想意图或主题。  相似文献   
4.
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是一部颇具争议性的奇特作品。晚年胡兰成在这部作品中,倾注了他对故乡、童年、和父母的深情回忆。文字风格妩媚委婉,情感极为细腻敏感,可以看作中国散文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在自传中将自我呈现为一个被贫穷和饥饿折磨着的孤僻少年,这一形象既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又使读者进一步理解郁达夫人格气质的形成原因;同时郁达夫将个人的爱情创伤与弱国子民的屈辱感联系在一起,赋予个人的爱情创伤以宏大的意义,从而凸显出自我“感时忧国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叙述,使自我与国家、时代联结在一起,而获得了“意义”。这既是其时因现代报刊业的发达而产生的现代文人群体谋生的需要,也是胡适等人对自传文体的社会价值的倡导之故。  相似文献   
6.
现代自传打破了传统自传一贯采用客观描绘和旁观评价等手法的模式,采用类型不同、长短不一的内心独自和对自我心理的剖析,展示自我的心理动态和复杂的内心世界。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等对精神分析学说有所关注的作家,在自传创作中也不同程度地运用了精神分析理论,充分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7.
通过探究《醉翁亭记》可以发现:欧阳修在文中塑造了生动鲜明的自传性醉翁形象。塑造了酷爱自然山水景物、功成名就毅然辞官的醉翁形象的系列词作,意义重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继上篇分析道希于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前后的诗歌风貌,而以他的心灵自传《洗心篇》为核心,兼及《诗钞》誊录特色。并以"馀论"试图探索道希在近现代交替线间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议论文作者应用第一人称标记I在文中构建作者身份的频率和强度,主要涉及三种类型标记I:自传型、情感型和介入型(后二者为作者型标记I的子类)。基于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比研究了三类语料库中标记I的使用频率以及在三类语料库中标记I的比例分配。三类语料库的议论文作者分别是英语本族语学生、英语本族语专业作者和中国学生。结果显示,来自不同语料库的作者使用标记I的差异明显。该研究为改进写作教学提供了依据,对学生在写作时恰当使用标记I来表现自己的作者身份是十分有用的。  相似文献   
10.
《萧红自传》是肖凤老师筛选的一本萧红作品集。虽然萧红生前没有写过自传,但这本合成的自传和其他自传一样记录了作者的生平经历、个性特点、心灵感受,同时,还让我们领略作者的创作风格。合上自传,一个全景式的萧红历历在目。《萧红自传》的编写是严谨的,也是严肃的,其写作具有诗的旋律,具有很高的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