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介绍了鱼粉中掺假物——双缩的定鉴别和定量测定方法(铜复盐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3.
一锅法合成手性双取代不对称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牟其明1,薛翠花1,向明礼2,孙 靖1,陈淑华1, (1.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成都610064;2.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成都610065)1 引言非对称取代是一类极为有用的重要精细化学品和化工原料,可广泛用作农业上的除草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医药领域中的重要中间体[1].在非对称取代的结构单元中含有不同取代具有生物活性的肽键,故非对称单元是许多生物模拟肽的常见结构特征[2].因此,非对称取代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取代在分子识别、自组装等超分子化学领域显示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设计合成包含基的人工受体引起超分子化学家的广泛关…  相似文献   
4.
用钌钛金属阳极在含有Cl—和Br-离子的酸性溶液中进行电解氧化联二制备偶氮二甲酰胺,获得产品得率为93—98%、纯度为99.6%、电流效率为88-92%。母液可循环使用,基本不产生废液.  相似文献   
5.
研究一种新型系列杀虫剂的热稳定性和热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6.
氨基酸N-羧酸内酸酐与胺反应的位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σ-氨基酸的N-羧酸内酸酐(4-烷善2,5-二氧代噁唑啉)与胺缩合反应.用L-苯丙氨酸.L-缬氨酸,L-亮氨酸制得相应的N-羧酸内酸酐.并分别与二乙胺.叔丁胺.异丙胺.正丁胺反应.正丁胺与N-羧酸内酸酐仅分离得到酰胺,而叔丁胺或异丙胺得到的是酸和酰胺的混合物.二乙胺与N-羧酸内酸酐反应则仅得到酸衍生物.产率大于80%,具有制备价值.发现N-羧酸内酸酐4位取代基的位阻效应对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大位阻基团导致产物中衍生物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7.
结构新颖的含异噻唑杂环类化合物被合成,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和IR所证实,异噻唑甲酰胺与芳基异氰酸酯的反应速率受芳基异氰酸酯的取代基影响,吸电子基使反应速度加快表明反应为亲核加成。  相似文献   
8.
一类新型环型笼状化合物—瓜环的合成分离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一类新型环型笼状化合物-瓜环的合成及分离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GC/MS图谱中N,N′-二苯基脲的中性丢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常温常压下苯胺与CO2在AlCl3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对反应混合物用乙醇重结晶,获得无色针状晶体,GC/MS分析表明该晶体为异氰玻苯酯.用熔点测定、HPLC/MS/MS、FTIR、UV和^1H NMR等手段对此晶体进行分析,确定其为N,N′—二苯基.研究了N,N′—二苯基的质谱裂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N,N′—二苯基质谱裂解中可能发生了中性丢失,丢失了中性分子苯胺,生成的异氰酸苯酯分子离子由于π电子共轭而致稳.  相似文献   
10.
通过自制的狭缝式在线流变仪,实时测定了文题的动态流变特性,测得了反应注射成型过程中物料的粘度,第一、二法向应力差随剪切速率,反应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该系统随反尖的进行,逐步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特征,粘度呈现剪切变稀效应,并表现出明显的法向应力差,而且随反应时间延长,其粘度,法向应力差均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