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高分子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新型高分子絮凝剂聚酰胺胺类 (polyam idoam ine PAMAM)树形分子对油田含油废水处理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 :该絮凝剂在用量非常低的情况下 (15~ 2 0 m g· L- 1 ) ,除油效果明显 ,废水含油量从处理前 32 0 m g· L- 1降至处理后 1mg· L- 1 ;该絮凝剂与天然高分子助凝剂 (可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等 )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用量可降低到 5 mg· L- 1 .  相似文献   
2.
木质素的接枝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造纸厂制浆废液中的木质素与胺类化合物以游离基型反应使木质素改性,根据硝酸银点滴实验和电位滴定,证实二甲胺与环氧氯丙垸在0~5℃的温度下反应的生成物不是3.3-二甲胺-2羟基氯丙烷,通过红外光谱解析,改性的接枝共聚反应主要发生在木质素大分子结构中的愈创木酚基和对丙苯酚基环的第五位上。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7,(2):28-30
胺类化合物的氧化溴化反应是合成芳胺类溴化物的重要方法。综述了芳胺类化合物氧化溴化的工艺及其研究进展,包括无机氧化剂的氧化溴化和双氧水与氧气作氧化剂的催化氧化溴化,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对CCl4/Ar混合气体直流脉冲放电产生CCl2自由基,再用541.52nm激光将电子基态CCl2激励到激发态A^ ~1B1(0,4,0)振动态的k=0能级上,通过检测激发态CCl2时间分辨荧光信号,该信号呈双指数衰减,测得室温下CCl2(A^ ~1B1)被N2,NO,N2O,NH3及胺类分子猝灭的实验结果,用三能级模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得态分辨率常数KA和Ka值,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污水中酚类和芳胺类的同时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活体取样技术-微渗析活体取样,它通过将渗析管直接插入脑、组织及器官等部位,达到测定其中的化学信息物质的目的。同时本文将该技术与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联用测定了大鼠脑尾核处的单胺类递质,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展示了微渗析技术有在活体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夏萤 《科学通报》1988,33(21):1663-1663
近年来,下丘脑防御反应区在生理、病理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许多研究工作表明其在心血管和行为等活动的调节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下丘脑防御反应区兴奋时中枢递质的释放迄今未见报道。本文报告,刺激下丘脑防御反应区可导致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或其代谢产物(以下统称为单胺类物质)的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8.
 以糠醇为原料,经酯化,硝化,水解,氧化制得关键中间体5-硝基糠醛,总收率51%;再与胺类化合物反应合成了一系列5-硝基糠醛缩胺类化合物,收率71%~89 %.产物及中间体经IR,1H NMR,MS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9.
氯苯胺类化合物毒性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B3LYP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氯苯胺类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参数,研究了该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毒性作用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的方程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的毒性作用随分子最低空轨道(LUMO)能级的降低而增大,随分子中氯取代数目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研究胺类阳离子捕收剂在石英表面吸附能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基于遗传算法构建了20种胺类捕收剂在石英表面吸附能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得到了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69,调整系数R2ad=0.964,交叉验证系数R2cv=0.955,显著值F=168.429,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模拟计算值拟合较好.四种未参与建模的阳离子捕收剂对所构建模型外部检验结果误差不超过5%,证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够较好预测胺类捕收剂在石英表面的吸附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