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7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桂慧中  高飞 《科技信息》2008,(10):293-293
方法:5例病人于2005年10月-2007年3月在我院接受了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对这些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后一般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等系统的护理方法和程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对于位于第二及第三肝门的巨大肿瘤,尤其是压迫和侵犯主要出入肝脏的血管及肝后下腔静脉的肿瘤,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的护理提高手术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Today, liver transplantation (LT) is the only established treatment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s. The de- velopment of LT, including OLT, cadaveric LT, split LT, living donor LT (LDLT), brings hopes to patients with these diseases. However, increasing donor shortage, rejection and life-long immunosuppression with its side effects are the major limitations of this therapy strategy. Bone marrow-derived stem cells (BMDSCs) are capable of differentiating into hepatocyte-like cells and contribute to liver injury repair.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liver injury caused by rejection, ischemia/reperfusion, loss of liver mass, recurrence of HCV and "small-for-size syndrome" after LT can attract a variety of bone marrow-derived stem cell population to the peripheral circulation and then migration to the injury liver to promote the hepatic function restoration. Additionally, BMDSCs can also take part in the functional regeneration of living donor liver after LDLT. This participation in liver regeneration may be associated to the interac- tion between SDF-1and its receptor CXCR4, involving HGF, IL-8, MMP9, and VEGF/VEGFR-2. BMDSC with its bio-characteristics could maintain the allograft tolerance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in different ways. In conclusion, BMDSCs transplantation, as a new assistant therapeutic method for LT, will ex- pand the space of LT, and provide more survival opportunities for the patients suffering liver diseas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我国是个肝病大国,目前有病毒性肝炎及脂肪性、免疫性等各类肝病患者逾1亿,每年约800万新发病例。其中部分进展为肝衰竭、肝硬化、肝癌等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重症肝病,肝病已经成为一种威胁我国国人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为解决重症肝病高病死率的难题,李兰娟院士带领科研团队历经14年艰苦攻关,将重症肝病诊治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相结合,在关键领域获得了重大理论创新和重要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4.
李孝平  景鸿恩 《科技信息》2012,(36):I0070-I0070
原位肝脏移植(Orthotopic livertransplantation,OLT)已被认为是终末期急慢性肝脏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OLT亦有其不足之处。OLT手术操作复杂,包含一个困难的病肝切除过程。而那些终末期肝脏疾病的病人往往非常虚弱,常难以承受切除病肝这样大的外科打击。而且,OLT最大的问题在于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我们知道,急性肝衰的病人的肝功能可能恢复。这种病人以OLT治疗就面临巨大手术打击及终身免疫抑制治疗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异位肝移植(heter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HLT)也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早期异位肝移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近年来许多人又重新对HLT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在急性和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人的治疗中。HLT手术不切除受者自身肝,异位供肝能起一个过渡期的支持作用。若受者自体肝脏功能能够恢复正常,则随时可移除异位供肝,免去了应用免疫制剂的必要。除肝衰病人外,HLT亦可用于对某些肝脏代谢缺陷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虽然从北京回到德国到现在只经历了短暂的7个月,奔波在医院和家里的日日夜夜还历历在目。从丈夫肝硬化晚期到肝癌确诊最后到等待到肝移植的机会,我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得不感叹德国医疗技术的先进,体制的完善,效率的高速。2013年9月25日凌晨12点10分,我带着儿子和重病丈夫踏上了飞往德国慕尼黑的航班——回德国祈求最后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人工辅助体外静脉循环进行了脾一颈静脉分流猪原位肝脏移植。在没有循环泵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人工的方法进行脾一颈静脉转流,减轻门静脉的淤血。提高原位肝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17例肝移植新肝早期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新肝早期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方法17例肝硬化或肝豆状核变性病人在全麻下行活体部分供肝或尸肝移植.全身麻醉采用静注咪唑安定0.1mg/kg,丙泊酚1mg/kg,芬太尼0.3μg/kg及维库溴铵0.15mg/kg行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IPPV)并加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5cmH2O.术中除持续监测循环、呼吸、体温变化外,间断监测生化、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凝血指标包括激活全血凝血时间(AC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PLT)的量.结果与无肝前期相比,无肝期及新肝早期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P<0.05).结论在严密监测凝血指标的前提下,采用血制品的输入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及使用血液回收机自体血回输,抑肽酶持续微泵注射,应用少量鱼精蛋白等综合措施能有效纠正新肝早期凝血功能障碍,有条件时用血栓弹力描记仪更有助于指导凝血功能的纠正.  相似文献   
8.
陈治光 《科技潮》2004,(5):20-20
李龙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主任,教授,国际小儿腔镜外科学会会员,中华小儿外科学会委员,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1994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主要从事小儿肛肠外科、小儿肝胆外科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移植的可行性,适应症;禁忌症及术后并发症防治。方法: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肝移植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手术并发症逐年下降,存活率逐年提高。结论:国内肝移植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终末期肝硬化是目前肝移植的首要适应症;活体肝移植解决供肝不足导致患者在等待肝移植时死亡的问题,特别适应儿童肝移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肝病高发国家,拥有近一亿乙肝病毒携带者,2000万慢性肝病患者,约800万终末期肝病,年新发肝癌例数约50万例,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被誉为“医学之巅”,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里程碑,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特别是活体肝移植的开展,对于脑死亡器官捐赠稀少的亚洲地区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然而,肝移植术后肝炎、肿瘤等重大原发病复发是长期困扰移植学界的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活体供肝大多体积较小,存在严重的移植肝损伤,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如活体肝移植术后的肿瘤复发,肝炎病毒过继性转移等。因此,有关活体肝移植损伤的机理及潜在的靶向治疗的研究至关重要。本项目组依托香港大学外科学系雄厚的科研能力和完善的实验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原始创新性基础和应用研究,获得了多项重要科学发现,为该国际性热点问题的解决提供强大理论支持与临床应用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