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7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介绍了1,2-聚丁二烯橡胶(1,2-PBR)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立构规整性和生胶门尼粘度等对1,2-PBR加工流变性的影响、1,2-PBR的硫化特性及其硫化胶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1,2—聚丁二烯橡胶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研究了Ni(naph)2-Al(i-Bu)3-(BF2.OEt2+n-C8H17OH)催化体系的相态。通过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证明镍催化体系在溶有丁十烯的加氢汽油中以小颗粒分散和,粒径在1-100nm之间,为胶丛催化剂,属于高度分散的多相催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系列带有含氮中性配体(1,10-邻菲咯啉(Phen)、2,2-联吡啶、咪唑、吡啶)以及阴离子配体(三氟甲烷磺酸、甲烷磺酸)的阳离子钴化合物,同时Co(Phen)2Cl2化合物也被合成出来作为参比物。通过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特征分析确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其中部分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晶体学分析得以进一步证实。在以倍半乙基铝为助催化剂的情况下,这些阳离子钴化合物被用于丁二烯聚合时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活性。最后通过对丁二烯聚合行为的研究,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不同配体的空间效应以及电子效应对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种简便地测定阴离子活性种的紫外光谱的装置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正丁基锂和聚丁二烯基锂在非极性溶剂环己烷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现随着正丁基锂和聚丁二烯基锂的浓度增加,紫外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这与正丁基锂和聚丁二烯基锂的缔合度变化有关。根据浓度与吸收峰波长的关系,推测了正丁基锂的缔合度主要为2,4,6三种,聚丁二烯基锂的缔合度主要为2,4二种。  相似文献   
7.
以液体聚丁二烯及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 ,在加热的条件下合成液体聚丁二烯顺酐化合物。再加入稀释剂、引发剂、颜料、助剂及促进剂等合成聚丁二烯涂料  相似文献   
8.
聚丁二烯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4—丁二醇(BDO)为原料,采用溶液二步法合成了4种硬段含量不同的聚丁二烯聚氨酯弹性体。探讨了反应温度、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应力—应变(σ—ε)实验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以丁二烯为单体,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研究了聚丁二烯基锂(PBLi)活性种在环己烷溶剂中的缔合度以及极性添加剂四氢呋喃(THF)、1,2-二甲氧基乙烷(DME)对PBLi缔合度的影响,并对聚丁二烯基锂在极性溶剂乙醚(Et_2O),二氧六环(DOX),THF及DME中的存在状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BLi在环己烷溶剂中是以缔合体的形式存在的,且随其浓度的不同,平均缔合度由2至4变化;体系中极性物质的加入可使其缔合度有所下降;而在纯极性溶剂DME,THF,DOX,Et_2O中,发现除Et_2O之外,在其它三种溶剂中PBLi全部解缔,而在Et_2O中尚存在部分以缔合体形式存在的活性种。  相似文献   
10.
星型高乙烯基聚丁二烯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阴离子溶液聚合法,以多官能团有机锂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四氢呋喃、二乙二醇二甲醚、2-(β-二甲基氨基-乙基)醚等为微观结构调节剂,合成了星型高乙烯基聚丁二烯(S-HVBR)。研究表明,用此种多官能团有机锂引发剂合成的S-HVBR,其1,2-结构含量在70%~80%(质量分数),具有可控、分子量分布较宽的特点。微观结构调节剂的种类和含量以及聚合反应温度是影响聚丁二烯微观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