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7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于光波的群速度和相速度,目前通行的文献中基本上都是以两个单色波的迭加来进行讨论,实际上原子的发光是一系列有限长的波列。本文用傅里叶分析的方法讨论了波列的群速度和相速度,并得出了波包作为一个能量载体的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2.
对于光波的群速度和相速度,目前通行的文献中基本上都是以两个单色波的迭加来进行讨论,实际上原子的发光是一系列有限长的波列。本文用傅里叶分析的方法讨论了波列的群速度和相速度,并得出了波包作为一个能量载体的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超冷玻色气体中的电磁感应透明现象.利用平均场理论,考虑处于所有能级的原子被光势阱所囚禁,本文导出了系统的色散关系并计算了在超冷原子气体中传播的慢光的群速.  相似文献   
4.
研究由不同阻抗的同轴电缆周期相连组成的同轴光子晶体(coaxial photon crystal,CPC)系统中的反常色散曲线和群速。研究了阻抗的大小,每段同轴线的长度,系统中同轴电缆的节数,和同轴电缆自身的折射率对反常色散曲线和群速的影响;并且得到vg=3.25c的最大群速。最后假定使用具有负介电常数填充物的同轴电缆组成CPC,证明可获得vg=(-5.04c)~(-5.23c)。  相似文献   
5.
推导出帽速和群速的乘积等于光速的平方,指出了德布罗意能量公式与相速相联系而动量公式与群速相联系.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一些早期的有关光的本性的科学实验(如Michelson-Morley实验,Lebedev实验,Compton实验,Maiman实验等).然后指出:由于超光速、超慢光速、负折射率的研究的进展,人们对光波性质的兴趣大大增长了.介绍了量子光学方面的一些最新实验,如激光冷却、Bose-Einstein凝聚态、原子激光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众多实验证明了超过真空中光速的可能性,并从理论上和实验上对群速超光速和负群速作了研究。本文着重论述负波速的光传播,例如光脉冲通过被测物(如原子气室或光纤)时其峰值在进入它之前就在它的输出端出现了,从而呈现出负渡越时间和负群速(NGV)。可以证明当Goos-Hnchen位移GHS为负,即D<0,而|D|>dΦ/dkz,则可获得负渡越时间(τ<0)。……文中论述的NGV传播是依靠反常色散媒质或消失波而实现的。在电磁理论中相速、群速可定义为矢量或标量。如在标量表达时出现负号,例如νg=-c/ng,不能认为负号只表示向反方向传播。必须指出在Sommerfeld-Brillouin波速理论中负群速是超光速的一种形态。本文提出了开展"三负研究"的思想,所谓"三负"是指负折射、负波速和负GH位移。如果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三方面的内在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本文深入讨论了量子波动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等效介质法推导得到了反铁磁超晶格的等效介电系数和等效磁导率,进而得到体系的体磁/声极化子方程.以FeF_2/SnTe超晶格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反铁磁共振频区附近体系存在具有负群速的高频和低频两个体模带.通过外磁场的变化,可以在不改变反铁磁超晶格结构和尺寸的情况调节负群速体模带的频率位置与宽度.研究结果将为新型慢光器件开发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光速测量和超光速研究的历史。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对王力军博士超光速实验的各种观点。指出超光速研究的意义和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双包层单模光纤结构参数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双包层单模光纤的特征方程,对特征方程直接求导解得了基模群时延和群速色散,讨论了结构参数对传播常数、群时延以及群速色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纤芯半径(α)和纤芯半径与内包层外半径之比(Q)对光纤的传输特性参数传播常数、群速度以及群速色散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的大小及规律与α和Q的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