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9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冷水鱼养殖中固着类纤毛虫检测难和污染源不明确、种类鉴定难的问题,对冷水鱼养殖环境中固着类纤毛虫的主要寄生种类及感染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在不同季节于河北省内采集冷水鱼和水环境样本。首先,采用形态学方法对鱼体及水环境中的固着类纤毛虫进行初步鉴定;然后,建立PCR方法进行分子水平鉴定,并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最后,对冷水鱼感染寄生虫的原因进行分析。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冷水鱼寄生的固着类纤毛虫主要有累枝虫(Epistylis sp.)和钟虫(Vorticella sp.)2类;引物设计、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寄生虫PCR检测方法有效,测序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其形态学结果;运用已建立的PCR方法检测出固着类纤毛虫在水环境中高达94.38%,鱼体广泛寄生,感染率达到了100%;且无季节差异,水体中的虫体可能是造成鱼长期感染的原因之一。研究数据可为冷水鱼病害的科学预测、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同时为冷水鱼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疫病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2.
史氏尖毛虫无性生殖中核器及纤毛器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史氏尖毛虫(Oxytricha shiix)无性生殖周期中及纤毛器的发育演化过程。其结果为:1.大核复制带了出现后,口原基最出现在左边等一根横棘毛的左侧,后逐渐向前增生,构成一长形原基带。由口原基的前右角汾化出波动魇基,同时在该处向后组装整齐排列的小膜,构成新的AZM,老AZM完整地被前仔虫继承。2.额腹横棘毛原基各5例,分别在3:3:3:4:4方式分化成前后仔虫的额腹横棘毛。3.背触毛8 ̄  相似文献   
3.
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水域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蛋白银染色法及沉淀法分别对采自大亚湾水域的浮游纤毛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各样点浮游纤毛虫群落的结构参数确定了该水域浮游纤毛虫群落有以下特点:群落的种类数从9~29种不等,密度从2000~13400ind/L;群落的优势种为腹羽急游虫(Strom-bidiumventropinnum)和球形急游虫(Strombidiumstrobila);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为2.7132~4.2339.并结合采样点的位置分析了大亚湾核电站冷却水对浮游纤毛虫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对凯氏聚缩虫的形态学和表膜下纤维系统进行了研究.该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群体呈不规则的双叉型分支;个员完全伸展时宽钟形,体长60-80μm,体宽40-50μm,口围盘宽40-50μm;伸缩泡单一,顶位;大核“C”形,横位;P2和P3终止后P1继续向胞口的深处延伸,但末端较为平直并不发生明显的弯曲,三列毛基索在终止处向外分散;口围盘纤维碟状;纵长纤维较粗,整体呈现网状.  相似文献   
5.
腹毛目纤毛虫无性生殖周期中形态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总结了腹毛目纤毛虫皮层纤毛器的形态发生过程,指出了对纤毛虫形态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认为对某些纤毛虫形态发生中老口围带的命运有重新作观察的必要.也对皮层先存结构毛基体,以及细胞核在纤毛原基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7.
采用Wilbert蛋白银法及Chatton-Lwoff银浸法对一种附生于栉孔扇贝鳃丝上的寄生车轮虫进行了光镜水平下的研究。依据其形态学和纤毛图式特征,该种被鉴定为Trichodina jadranica Raabe,1958.此为我国新记录,同时也是第一例有关寄生于扇贝鳃表纤毛虫原生动物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与多细胞生物相比,单细胞的纤毛虫具有更多类型的微管骨架结构,如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共组装17种不同类型的微管,位于皮层纤毛器、细胞质及细胞核内[1],因此在对微管结构功能的研究中,纤毛虫是一种很好的细胞模式.  相似文献   
9.
宽口虫无性生殖周期中核器和纤毛器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改进的蛋白银染色法,研究了宽口虫的形态及其无性生殖周期中核器和纤毛器的发育演化过程。其发生过程为:1.大核改组带出现后,口原基出现在老口围带后方之腹棘毛左侧,其内的毛基体组装成整齐排列的小膜,构成新AZM,老AZM后部也发生部分更新的现象。2.额腹横棘毛基各5例,分别以3:3:3:4:3方式分化成前、后仔虫的额、腹、横棘毛。3.在第1 ̄3列背触毛中,分别于前、后仔虫的中部范围产生第1-3列新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