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圣旨看念藏经之记》记载了元英宗派遣钦差大臣至大明禅院,命僧众诵念佛经,为国祈福。此碑揭示了深受藏传佛教影响的英·宗皇帝,登基后开展佛事活动为太皇太后祈福祝寿,佛教活动成为缓和二人关系的借力,此碑不仅为研究大明寺佛教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折射了大明寺与元朝皇室有着非同一般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门神是旧时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本文拟就门神形成的历史原因、北京民宅各类门神的造型及作用、制作门神的工艺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达达ZEN 《世界博览》2011,(15):78-79
这里的大型塔香,轻烟袅袅,可以燃烧整整三个星期。中国人喜欢供奉祖先和神佛,香港亦有不少庙宇,种类又全又多。许多庙宇从建筑、人文角度来看,都保留了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我来到位于荷李活道和楼梯街交界的文武庙。古朴厚重,奉祀着一文一武的两位神祇。"文"指的是文昌帝君,象征功名与官禄,而"武"指关圣武帝,象征信义与财富。  相似文献   
4.
于惠 《科技信息》2009,(14):117-117
中国传统年画历史源远流长,产地繁多,流行广泛,通俗普及,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式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在说起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发展史时,往往不可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黄河流域的古建筑文化得到高度发展的同时,在位于长江流域的古建筑文化随后也进入到高度发展的阶段。尤其到了隋唐及北宋时期,他们是中国古建筑文化发展中的分枝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这众多的古建筑文化的分枝当中最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魅力的当数徽派古建筑文化。本文除了对徽派古建筑文化艺术的学习做了一次小结之外,主要是对学习过程中近年来师生间的艺术创作作了总结性的陈述。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和节庆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不管是传统民俗中的公众节日,还是属于个体人生中的节日,酒已成为了节日庆贺必备的"文化道具",成为节庆习俗文化的构成。因此,酒类广告语充分利用了酒在我国传统节庆中特殊文化地位的商业价值,把节庆作为诉求的基本支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位于京都市的田中神社里的木制绘马上,挂着一叠叠的祈福签纸: “由香和千慧。考上志愿大学。”“全家平安,身体健康。”“工程顺利,家中无事。”“幸子母子安康,安产。”“儿玉侦探事务所,生意兴隆,客户盈门。” 这些简单的话写在木头制成的绘马上,一叠叠地挂在位于京都市的田中神社里。  相似文献   
8.
以泉州和台湾两地的民俗文化活动和民间信仰为引导,探析泉台民间美术的本源文化内涵,发挥泉台民间美术折射出的祈福吉愿,增强台胞的同源同祖同根生的情感认同,为两岸的文化交流发挥其重要的纽带作用,并以泉台民间美术的形态特征、装饰特色、色彩审美为载体,对泉台民间美术的延展开拓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对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帛画进行了一次带有综述性质的考释,读者可以从这篇论文中了解到截止1998年5月底研究该画的主要观点和学术成果,同时也看到作者对该画的名称、用途、内容及主题所作出的一点探索。一、RF帛画及其摹本的历史变迁1949年2月12日,一件令世人瞩目惊叹的文物珍品,在湖南省长沙市东南郊五里陈家大山的一座楚墓(注:命名为1号墓,以下简称"陈墓")里沉睡了二千三百多年后,因土夫子(注:长沙人对盗墓者的俗称)的盗掘而重见天日,这就是对先秦美术史和楚文化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帛画《人物龙凤阁》(注:以下简称"RF…  相似文献   
10.
滇西北藏区民居建筑绚丽多彩,可谓雪域高原的一朵奇葩。而其门饰图案更是集藏传佛教与苯教文化内涵于一体,将物质与精神、宗教与世俗、实用与审美诸要素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通过对滇西北藏区民居门饰吉祥图案"妙莲"和"吉祥结"、"狮子"以及门饰色彩的分析考证,提出藏族门饰吉祥图案具有图腾信仰、藏传佛教和祈福文化的多重内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