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白炭黑负载Fe2O3/SO4^2-的制备方法及在合成乙酸乙酯中的催化作用.试验表示该催化剂具有与H2SO4相媲的催化活性,乙酸乙酯的产率可达83%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三氯氢硅和多晶硅生产中精馏塔底排出的重组分副产物——四氯化硅和高聚氯硅烷的混合物为原料,采用气相水解法制备白炭黑新工艺.考察了气化温度、水蒸气和氯硅烷混合物的流量、流量比等因素对产物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工艺条件为气化温度155℃,氯硅烷混合物通气流量120 mL/min,水蒸气和氯硅烷混合物的流量比值4.1.该工艺条件下所得产物为无定形结构的超细白炭黑粉末,其DBP吸收值2.49 mL/g,比表面积122.49 m~2/g,二氧化硅含量(干基)99.7%,粒径d50为10.48μm.  相似文献   
3.
为了得到用磷肥厂副产品氟硅酸和碳酸氢铵为原料制备白炭黑最佳工艺,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反应温度、配料比、搅拌速度、加料方式等对产品白炭黑比表面积和吸油值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原料配比和加料方式是影响产品的主要因素,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原料配比6.2:1,搅拌速度200rpm,加料方式采用以氟硅酸为底液,NH4HCO3 30分钟滴加完。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白炭黑,比表面积大于235m^2/g,吸油值达到国标GB10517—89技术指标要求。平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最佳工艺条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国内外白炭黑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论述了白炭黑的性质及制备方法.指出了我省白炭黑工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以煤系高岭土为原料制备白炭黑的新方法。详细考察了高岭土活化温度、酸度、酸量、反应时间等对白炭黑物化参数的影响,并分别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及N2静态容量吸附法等物理手段测试了白炭黑的物相结构、表观形貌、二氧化硅含量、粒度及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得的白炭黑比表面和纯度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并且中孔孔隙结构发育,粒度分布集中。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使白炭黑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大量实验,研究了在SiO2含量相同或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种的表面活性剂在其含量改变时,对提高白炭黑DBP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在传统的酸性硅溶胶两步法生产白炭黑的工艺基础上,增加一次添加表面活性剂的过程,从而获得吸油值高、比表面积大、具有气凝胶特性的优质白炭黑·同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使白炭黑改进性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微纳米活性复合矿物橡胶助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白炭黑性能及其在钢丝绳橡胶运输带中作粘合助剂的机理分析研究,通过"矿物/表丽活性剂/橡胶"三相化学界面设计,复合利用多种非金属矿物,并将其超细粉碎至微纳米级粉体,经表面化学改性,研发成功白炭黑等量替代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提出了微纳米复合矿物粉体经表面设计及化学改性,可以作为橡胶粘合助剂产品的理论和一条工艺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8.
制备白炭黑的实验条件对白炭黑粒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究了由酸沉淀法制备白炭黑的实验条件的对白炭黑粒径的影响,发现PH值是影响粒径的显著性因素。探讨了白炭黑粒径对补强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丙三醇处理超细微SiO_2,可使其表面活性增强;并建立了表面处理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目前用化工原料、多种非金属矿物质以及工农业生产副产品为原料制备白炭黑的工艺研究,其中很多已经投入工业化生产,对于我国白炭黑的生产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