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龄是鸦片战争时期镇江保卫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他作战勇敢,以身殉国,是反抗外敌入侵的知名抗战派将领。海龄又屠杀群众,得罪官绅商民,受到多方责难。形成这种矛盾性评价的根源,在于海龄所属阶级与民族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专就李清照具有重要思想价值的骈赋《打马赋》作了三点论述:《赋》表现了李清照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战略思想;表现了她渴望渡河、收复中原的爱国热忱;形成了她以诗明志、作赋述怀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华传统爱国主义内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时代内容来分析,传统爱国主义可以划分为中国古代爱国思想和近代爱国主义两个阶段.争取中华民族的团结、融合和国家的统一,并巩固这种融合与统一,是古代爱国思想发展的主题;在近代历程中,传统爱国主义带上了强烈的救亡图强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历史上台湾客家人在开发和拓展宝岛经济、英勇抵抗列强入侵、顽强传承中华文化等方面的光辉业绩,希望两岸客家人今天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和促进两岸关系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学良将军是伟大的爱国者 ,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爱国、统一是将军最鲜明的人生特点 .他为促进国家统一 ,维护民族的利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本文简要回顾了张学良将军在东北易帜 ,争夺中东路主权 ,调停中原大战 ,发展实业、教育 ,发动西安事变等重大事件中所采取的坚定立场 ,以纪念这位刚刚逝去的世纪老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关粱实秋多数停留在他思想情怀上的清雅淡泊,文法上的机智闪烁、谐趣横生而对他作品中的蕴涵着较强民族自尊.爱国情怀和刻骨铬心的故国之恋,关注较少。我们从他颠沛流离、至死未圆家国梦的一生,和他大量的散文作品中,以说,民族意识、爱国情怀、思乡怀旧家国之恋是梁实秋散文作品的重要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7.
邱鸣皋先生的《陆游评传》从思想家的角度研究陆游,自新创说:从宏观角度将历史背景与作家作品结合起来,透过作品观照其思想,深刻揭示了陆游思想和成长的历程;传论结合,夹叙夹评,对陆游的爱国思想给予了客观的历史评价;广泛收集和深入考证有关文献资料,考证辨析澄清了不少以前较模糊的看法;从理解一个人的角度出发,把诗人还原成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他有缺点,但并不影响他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思想主流。  相似文献   
8.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新人,是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在影响学生学习的诸多因素中,学习动机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因素。把握好学生学习动机的种类、特征及形成规律并将其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中学生在学习生物课中经常表现出的八种动机的概念、产生原因等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蒋捷是宋末元初词人,经历了宋元易代之际的巨大动荡,承受着国破家亡之痛、身世飘零之苦,用词记录下万千郁抑、悲慨、哀痛、愁怨、落寞与无奈,爱国情思蕴育其间,最终在山水风景、闲适生活中寻找到恬淡、悠然、平静的快乐,流露出其遗世独立、清逸高洁的节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