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综合类   29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沸点烷烃Kovats指数的拓扑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拓扑指数法研究烷烃化合物的色谱保留指数,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烷烃的拓扑结构与色谱保留指数的良好的相关性,当测得某一有机物的保留指数时便可估计其结构特征,从而为烷烃化合物的色谱定性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图论方法对饱和烷烃第二维里系数B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烷烃第二维里系数与Wiener指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并建立了它们之间的一个定量关系。对C_2~C_8共39个饱和烷烃B的计算表明,计算值与文献值的一致性是令人满意的。本文不仅拓展了Wiener指数的应用领域,而且也有助于深入理解第二维里系数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根据分子聚集的热力学模型,应用分子聚集型状态方程计算高碳烷烃饱和液相的体积,与文献值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低含量(活性位:载体原子分数f≤0.5%)、高分散隔离活性位催化剂在低碳烃尤其是甲烷、乙烷和丙烷等选择氧化生成含氧化合物和烯烃环氧化反应中的作用.对高分散隔离活性位催化剂活性物种的可能结构,高分散隔离活性物种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做了介绍;总结了其特殊的物化性质及作用机理.同时对该类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在低碳烃其他反应中的应用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四价钒铬合物 VO(pic) 2 · H2 O催化剂及其分子筛负载型催化剂 VO(pic) 2 -Na Y,并以尿素过氧化氢 CO(NH2 ) 2 ·H2 O2 为氧化剂 ,考察了催化剂对正己烷和正庚烷等烷烃的催化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证明 VO(pic) 2 -Na Y不但具有与 VO(pic) 2 ·H2 O相似的催化氧化活性 ,而且显示出对伯醇 (正构烷烃 )产物有较好的择形选择性。考察了 VO(pic) 2 -Na Y在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中进行正己烷和正庚烷的非均相催化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并讨论了不同操作条件对烷烃氧化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步深冷浓缩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ACIS-GC/MS)对北京大气中痕量烷烃进行长期连续观测,观测数据表明:日变化有双峰和三峰变化,冬、春呈现与交通高峰吻合的双峰变化,即:上午08:00点至10:00和下午17:00前后各出现一个高值;四季日变化中夜间22:00出现第三峰值;夏季变化呈三峰型,最大值在正午前后.季变化峰值出现在夏季,低值出现在冬季.  相似文献   
8.
运用Pierotti定标粒子理论计算了CO2在直链烷烃中的溶解度.其中硬球相互作用采用Masterton-Lee方程计算.软球互相作用的计算考虑了液体内部的近程有序现象,采用了胡英的径向分布函数模型.假定中心分子周围存在着规则排列的第一配位圈,圈外为随机混合,并以第一配位圈半径为唯一可调参数,拟合出半径参数与烷烃碳原子数的关联式.在此基础上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取得较好一致。  相似文献   
9.
抚仙湖是寡营养大型淡水深水湖,在该湖近百年的沉积物中检出了高丰度的含季碳原子的长链支链烷烃(C2n支链烷烃)、长链环戊烷和长链环己烷系列化合物,其分布特征表现为独特的奇碳或偶碳模式.检出的8种C2n支链烷烃和长链环烷烃在沉积剖面上具有完全一致的丰度变化,表明它们来源的一致性.同时这两类化合物与藻类和细菌来源的短链奇碳正构烷烃(C20)、3-甲基烷烃、藿烯、多不饱和脂肪酸、植醇、甾醇、以及长链烷基二醇在剖面上具有相似的丰度变化;而与高等植物来源的长链奇碳正构烷烃具有一定的丰度变化差异,这表明C2n化合物和长链环烷烃可能与水体中藻类和细菌的输入有关,特别是低氧含量水体中改造藻类有机质的异养细菌,这与抚仙湖独特的水体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0.
发育于盐湖相环境的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是该盆地西部地区的主力烃源岩层. 在该组上段沉积有机质中检出了硅藻的特征性生物标志化合物——含25 个碳原子的高支链类异戊二烯烃(C25HBI), 该化合物的检出对于揭示区域沉积有机质发育的生物地球化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烃源岩中的C25HBI 碳同位素值介于-18‰到-20‰之间, 为典型硅藻生源特征. 由于沉积环境中硅藻生长在大量消耗水体溶解CO2 的同时, 必须利用无机碳酸盐碳才能维持其快速繁殖, 硅藻勃发代表了水体环境富营养、高生产率特征, 因此富重碳同位素C25HBI 在沉积有机质中的检出有可能成为该地区优质烃源层发育的标志之一. 同时, 由于硅藻发育环境水体溶解CO2处于胁迫状态, 将导致沉积有机质总体以富集13C 为特征, 可能是造成该地区第三系沉积有机质碳同位素偏重的原因之一. 作为该套烃源岩沉积有机质的生源之一, 硅藻生源高碳数正构烷烃(>n-C25)具有无碳优势分布的特点, 使得该地区高碳数正构烷烃的生源和成因复杂化,在烃源岩有机质评价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