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8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耗散准模腔场与激子相互作用的量子统计特性 ,给出了当腔场初始处于真空态而激子处于真空态与粒子数态大于 2的叠加态时的腔场与激子能量交换的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 ,激子和腔场可以呈现亚泊松分布状态 ,激子与腔场之间的关联是经典的 ,不存在Cauchy Schwartz不等式的偏离现象。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磁场B和杂质对二维激子低态能谱的效应.杂质被固定在z轴上且与激子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d.用直接对角化方法获得了激子低态能量E随B和d的演化.当d一定时,对于中性杂质(或者无杂质) 和带正电杂质,E随B的增加而增加.而对于带负电杂质,激子的角动量L等于0时,能量E曲线上升;L等于1、2、3时,能量E曲线先下降后上升.当B一定时,对于带电杂质,E先随d增加而急剧增加,后随d增加而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晶格模型出发,同时考虑周期场和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对激子能态的影响。夫伦克耳激子在晶格中运动有两种不同方式:在低温区,是能带传递;在高温区,是跳跃过程。  相似文献   
5.
强受限半导体量子点的形状对受限激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效质量近似下,采用无限深势阱模型研究了强受限范围内球形、圆柱形、立方形半导体量子点的形状对受限激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采用体激子的等效Rydberg能量R^*比较大的材料制备的量子点,其形状带来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InxGa1-xN/GaN应变量子点中激子的结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有效质量方法和变分原理,考虑内建电场效应和量子点的三维约束效应,研究了InxGa1-xN/GaN应变量子点中的激子结合能随量子点结构参数和量子点中In含量x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量子点高度L和半径R的增加,结合能降低,随着量子点中In含量的增加,激子的结合能增大.对给定体积的量子点,激子结合能存在一最大值,此时电子、空穴被最有效的约束在量子点内.对不同体积的量子点,最大值的位置在量子点高度L=1.7nm附近取得.  相似文献   
7.
在存在着随机粗糙和空间色散时,利用了一个数字模型研究表面激子极化激元的定域化.发现定域化出现在表面激子极化激元的最大频率附近,在广延态上的衰减长度大于定域态上的衰减长度,表面激子极化激元的定域化是受到粗糙表面散射波的毁灭性干涉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在有效质量近似框架内,运用变分方法,考虑内建电场效应和量子点的三维约束效应,研究了含类氢杂质的G aN/A lxG a1-xN量子点中的激子态.结果表明:量子点中心的类氢杂质使激子的基态能降低,结合能升高,Q D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光跃迁能减小;杂质位于量子点上界面时,激子的基态能最小,结合能最大,系统最稳定;随着杂质从量子点的上界面沿着z轴移至下界面,激子基态能和光跃迁能增大,结合能减小.  相似文献   
9.
原子掺杂是目前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杂质原子的存在,一方面改变了体系的自旋-轨道耦合强度,另一方面引入了杂质势.从这两方面出发,基于扩展的Su-Schrieffer-Heeger模型,研究了有机聚合物中掺杂原子的存在对单重态激子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掺杂原子可以有效地提高单重态激子产率.主要原因源于掺杂原子所诱导的较大自旋-轨道耦合强度,而非杂质势的引入.澄清了利用原子掺杂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的机理,并为相关实验的材料选取和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在SSH哈密顿基础上引进弱电子关联,对反式聚乙炔链中双激子的湮灭过程实施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电子关联的引入延缓了链中激子的湮灭过程,关联强度U=0eV时,激子的湮灭时间约在t=84fs,计入四个近邻格点上的弱电子关联作用,湮灭时间明显减慢,约为t>100fs.随着弱关联强度的增加,湮灭时间逐渐延长.计算结果表明,在计算有机材料激子快速响应过程中计入电子关联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