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4,(15):72-73
<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旨在唤起人们对世界范围内濒危、散失或正遭受厄运的文献遗产的关注。如今,全世界已有240多项档案文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国的候选项目非常多,包括意义重大的甲骨文,而今年所选择参评的,是绘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的《赤道南北两总星  相似文献   
2.
交食观测和记录是中国历代皇朝所十分重视的礼制活动之一。按照一般的应象,这些观测和记录的过程总体上是客观的。本文对清钦天监档案中的交食观候报告进行了分析,发现从康熙末到咸丰初的观候报告中开列的交食数据几乎都是照抄预报。这说明,清朝的交食观测与记录的过程并非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科学和客观,而只是流于形式。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一在于清朝当政者对于“钦定”历法权威性的过度自信,二在于传教士想通过掩饰其所传历法的实际误差来维护其在华的既有地位,以利于传教的开展,三则在于钦天监官员的怀禄顾位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钦天监教案"起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天监教案"是清初多种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一、中西历法之争最后演化为"夷夏之辨"的政治斗争,给辅政大臣铲除政敌提供了借口;二、天主教势力的迅猛发展威胁到佛教的传统地位,使两教矛盾激化;三、汤若望在政治上的巨大成功损害了一部分满清权贵的政治利益;四、传教士内部的内讧给反汤若望势力可乘之机;五、汤若望成为辅政大臣清算"汉化"思潮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4.
清钦天监衙署的位置,清代舆图、方志多有记载。庚子(1900年)后原钦天监辟为俄国使署,但钦天监迁至何处,史书语焉未详。作者在曾任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总教习服部宇之吉于1907年编定的《北京志》中查到关于钦天监迁至东四牌楼西的明确记载。清钦天监衙署廨舍情况亦鲜见于史书,作者查阅到乾隆年间工部维修钦天监衙署的奏销黄册,从而知道清钦天监衙署有廨舍110间,其中既有处理日常事务的协政堂、主薄厅、五官厅、宪书房、司书厅、时宪科、天文科、漏刻科;也有收贮书板的板库;还有祭祀供神的斋戒房、土地庙等。据此弄清了清钦天监的衙署形制、廨宇规模。  相似文献   
5.
传教士想利用科技达到其传教的目的,清延对基督教传播的容忍却有限度。有清一朝发生在钦天监的教案共有三次。咸丰三年(1853)钦天监教案的发生不仅仅因为钦天监是西方传教士与清廷角逐的主要场所,还因为咸丰帝上台后内忧外患相交迭起。这次教案仅历经短短三天,并以较为温和的方式草草结案,其原因在于:无证据;钦天监不再是双方角逐的主要阵地;咸丰帝担心从严惩治会得罪西方传教士,不利于自己的统治。  相似文献   
6.
正1872年10月初,英国画家威廉·辛普森作为《伦敦新闻画报》的特派记者昼夜兼程赶到北京。他的使命是为16岁的同治皇帝举行的盛大婚礼场景画速写,记录整个过程。在照片制版技术应用到报刊之前,版画和速写是刊物插图的主要表现手段。辛普森为《伦敦新闻画报》做的这组同治大婚图文报道,为西方读者揭开了中国皇室的神秘面纱。同治皇帝的婚礼,早在三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慈安、慈禧两位皇太后指派恭亲王奕欣负责  相似文献   
7.
清代三个时段钦天监所观测的流星记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讨论了清代流星记录的时间换算方法,并给出其太阳平黄经和拟合辐射点以寻找其群归属 。  相似文献   
8.
康熙历狱审讯过程中,因辅政大臣以为杨光先精通历法,清廷执意任命其为钦天监官员。杨光先上奏陈述其不知历数等理由,五次请辞无果,因而被迫任职。杨光先上任后,极力打压监内精习西洋历法之人,却无真正可依靠之人治历,以致在编制历日一事上出现重大争议。当康熙要求用测验的办法检验中西历法之优劣时,杨光先在测验中败北,黯然离职。杨光先不谙历法的事实从未改变,改变的只是执政者处理此事的依据——主观臆断还是客观测验。清廷中央政权权力更迭成为决定杨光先命运的关键,而钦天监官生的命运亦在钦天监权力更迭中演绎同样的沉浮。清代政治体制中,政治权力决定天文管理的取向,权力执掌者认可的准则即是选择钦天监人员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观测天气气候的变化,是人类最早从事的科学活动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气象科学开始萌芽。相传我国在公元前3000多年的黄帝时代,就设有专人从事气候观测。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尧帝时代,还设立了专门掌管天文和气象的官职(我国古代天气和气象是一起的),这一官职历代相沿。到清朝时称为“钦天监监正”,是掌管天文、气象的最高政府官员。我国古代曾为世界气象科学的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清钦天监管理探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钦天监是清代职司天学的官署 ,既具有科学功能 ,也具有非科学功能。作为清代中央机构中的一个部门 ,由于职能特殊 ,与其他衙署相比 ,其管理也具有特殊性。本文考察了清初天学研究的形势 ,对清钦天监的工作管理进行了探讨 ;同时在与明钦天监比较的基础上 ,对清钦天监的人员管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