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7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被称作工业的血液,这种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已经而且还将继续驱动并改变整个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充分享受由它所缔造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要忘记它也是一个频频“惹是生非”的生态环境破坏者,甚至还是某些战争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阐述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启示,着重分析了现代空袭模式和防空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战斧导弹,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设计的一种武器,经过1993年海湾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两次实战的检验,在打击敌方的军事设施上显示了巨大的威力.  相似文献   
5.
士兵在战场上连续作战.除了面对枪林弹雨外,最难对付的就是疲劳与瞌睡。于是。各国军事科研人员在睡眠上打起主意。研制奇异的“睡眠武器”。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长驱直人巴格达,其推进速度是海湾战争的3倍,难道美军是机器人.可以不吃不喝地连续作战吗?其实不然,不少士兵几天之内都没有睡觉。许多士兵一天平均睡不到4个小时。  相似文献   
6.
陈晋文  孙冉  秦天  龚正 《世界知识》2013,(19):18-24
叙利亚8.21化学武器危机爆发后,美国全面加速对叙备战,新一轮对中东军事干预似一触即发。9月6日,美俄两国领导人在圣彼得堡G20峰会上密谈后,动武紧迫性虽然暂时放缓,但美国仍紧绷军事高压态势。此次美国剑中东,究竟是一次"蜻蜓点水",还会又一次"深陷泥潭"?恐怕连美国统奥巴马、国务卿克里心中都没有数  相似文献   
7.
海湾战争中指挥盟军打败伊拉克之后的3年里,美国的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将军感觉身体一直很好。但是到了1994年3月,时年59岁的施瓦茨科普夫因膝部腱炎略感不适。有一天路经麦克迪尔空军基地医院,他决定请医生为他作一次检查。  相似文献   
8.
9.
10.
郑达庸 《世界知识》2013,(15):52-54
郑达庸大使1990年底至1994年4月担任中国驻伊拉克大使。他赴任时,海湾战争即将打响;离任时,伊拉克仍被制裁封锁。这是一段见证历史、很不平凡的经历,郑大使据此写就了《三进巴格达——我看到的海湾战争》一书。本刊特意摘取了"每一进"巴格达的精彩亮点,以飨读者。——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