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海派文学的传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中国文学史上 ,海派文学的定名大约是在 2 0世纪的 30年代。但像上海这样一个城市 ,其自身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形象在文学创作上获得艺术再现并不是 30年代才出现的要求 ,而是开埠以来的洋场生活逐渐对文学创作发生影响的长期结果。自《海上花列传》以来 ,海派文学出现了两种传统 :一种是以繁华与糜烂同体的文化模式描述出极为复杂的都市文化的现代性图像 ,即突出现代性的传统 ;一种是以左翼文化立场揭示出都市文化的阶级分野及其人道主义的批判 ,即突出批判性的传统。 30年代的新感觉派与左翼文化把这两个传统推向顶峰。到 4 0年代 ,在张爱玲的艺术世界里 ,海派小说的各种传统终于在都市民间的空间里综合地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与海派文学的关系 ,并不表现为其左翼的批判的都市文化传统 ;在繁华与腐朽同在的现代性传统上 ,张爱玲的小说也远不及穆时英、刘呐鸥那样强烈。但张爱玲却开拓了另外一条道路 ,即从《海上花列传》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现代都市市民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海派园林的概念开始,分析了海派园林与海派文化的关系,简述了海派园林的发展,归纳分析了海派园林的几大特征,最后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盖风丽 《科技信息》2010,(19):197-197
上海是中国水彩的发祥地,地处对外交流的前沿,接受外来影响最早,同时,上海也是中国最大的对外开放城市,地理位置决定它的文化习性不以传统而守旧。纵观海派水彩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开放多元,博取众长,兼收并蓄这些海派文化的核心是成就上海水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以满足市民"趣味"为创作目的的"海派"文学,其精神传统在市民文学中绵延不绝,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领域努力对之进行批判与改造,这是基于对现实文化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是国家的政治需要。虽说改造与批判简单粗暴,然而作为近代以来中国病态社会发育出的市民阶层文化的表征,以"海派"文学为精神传统的市民文学,其精神文化上缺乏独立与批判的现代意识,有着苟且和异化的局限也是无法回避的精神局限。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底开始,周立波凭借自己独创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和《我为财狂》在上海迅速蹿红,成为2009年上海演出市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事件,他本人也成了2009年中国娱乐休闲文化的热点人物。从海派文化的消费传统看,周立波是在用"海派清口"这种既有传统风格又融入创新意识的表演形式,通过怀旧的言说方式勾起观众的大上海主义情结,赢得观众的认同,然后再用一种娱乐的方式与社会热点、当前时政进行对接,迎合了大众的消费口味,从而扩大了其在娱乐文化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海派市民小说以三四十年代的张爱玲、苏青、徐和无名氏的创作成就为最高。四位作家皆对情爱世界和都市生活一往情深 ,并使二者水乳交融 ,相得益彰。痴情与背叛 ,希望与绝望 ,漂泊与寻找 ,生存和死亡 ,现实与梦想 ,沉沦与救赎是海派市民小说反复书写的文学母题。这些母题不仅为海派市民小说增添了深刻的内在意蕴 ,而且成为当代海派市民小说非常重要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8.
现代上海都市文化市场体制的形成使海派作家的社会角色、文学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并使其小说具有明显的商业化写作特征。  相似文献   
9.
文化播报     
<正>柏林电影节奖项揭晓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2月20日晚举行了颁奖仪式。土耳其导演塞米赫·卡普兰奥卢凭借"优素福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蜂蜜》夺得金熊奖。中国导演王全安和编剧金娜凭借本届电影节开幕电影《团圆》获得最佳编剧银熊  相似文献   
10.
海派学校体育文化是上海在历经多年的学校体育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体育教育文化.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有助于满足上海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文化需要,促进其对海派城市文化的认同,使上海的学校体育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包括学校体育观念、学校体育制度、学校体育活动内容的创新等方面.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学校体育文化的交流、融合、原始创新等.目前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水平不高,创新的动力正在积累之中,创新机制尚未健全,需要在完善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动力方面进一步努力,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体作用,以进一步提升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