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40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氟里昂作工质,对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流动不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加热段几何结构和系统操作参数对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实验过程中使用了三种不同结构的加热段。结果表明,流动不稳定性的发生不仅与加热段的加热功率有关,还与加热段的结构有关;自然循环过冷沸腾系统可能发生高频脉动和低频脉动二类流动不稳定性,系统操作参数对二类不同频率的流量脉动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流动不稳定性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加热段的总加热功率,而与加热段内局部热流密度的大小关系不大。得出了判断系统稳定性的界限,并使用积分方程无因次分析方法得出了预测流动不稳定性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乙醇三维内微肋热管的传热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三维内微肋热管的强化传热特性进行研究,首次报道了以乙醇为工质的三维内微肋热管的传热性能。在实验范围内,与光管相比,竖直放置时,沸腾换热系数可以提高98%—190%,凝结换热系数可以提高76%—178%。三维内微肋结构能够同时明显地强化热管的沸腾换热与凝结换热,可以有效地减小热管的内热阻。  相似文献   
3.
三维微肋管内沸腾两相流型及其换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R134a为工质在作者研制的三维微肋管内进行了水平流动沸腾换热实验研究,通过可视化措施对流型及其转换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在Tailer-Dukler流型图上,三维微肋管内沸腾流型的分界线与光滑管有所不同,其中间歇流与环状流的判据由Xtt等于1.6减小到Xtt等于0.42,而波状流向环状流转变的Fr数有所增加;而在中等质量流速下环状流与局部蒸干区的转变主要受热流密度的影响。同时,对三维微肋管内沸腾换热特点进行了讨论,并对得到的实验数据建立了分区换热关联式,这些不同流型下的换热关联式的计算值能较好地同实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对高温平板滞止区内饱和水喷流冲击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进行了理论解析和实验研究。根据气液两相流稳定性理论得到了气泡层下最大液膜底层厚度,并由最大液膜底层厚度和液膜平均流速,建立了一个预示临界热流密度的半理论方程。方程系数由稳态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研究结果证明,临界热流密度取决于滞止冲击速度和喷流直径,半理论半经验式能较好地预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聚酯反应器的流动特性与传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EG/PTA酯化反应大多在带导流筒换热器的搅拌槽内进行 ,搅拌槽的传热特性是影响酯化的重要因素。本实验在直径为 0.5m带导流筒的搅拌槽内 ,使用 5叶CBY螺旋桨 ,以水为物系 ,分别测量了在常温下及沸腾前后搅拌槽的功率准数和循环流量准数 ,研究了沸腾对这两个准数的影响。测量了沸腾状态下酯化反应搅拌槽内的总传热系数并回归得到了换热器管内外传热膜系数的关联式。所得到的传热关联式可以为相似构件的搅拌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脉冲激光加热下超急速爆发沸腾现象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体积配比的纯丙酮/乙醇混合液体为实验工质,进行了脉冲激光加热下超急速爆发沸腾的实验研究.采用快速瞬态温度检测系统测定了爆发沸腾过程中金属薄膜表面温度变化规律,采用显微放大摄影系统观测与拍摄了液体工质产生爆发沸腾时气泡生成与运动的系列照片,揭示了超急速爆发沸腾与常规沸腾的本质区别以及激光加热条件、混合工质体积配比及工质中加入纳米颗粒等因素对超急速爆发沸腾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实验研究了垂直向上窄缝环形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和流型变化,窄缝宽度为1—2.5mm.实验结果表明,窄缝内沸腾传热有明显强化,并出现了区别于常规尺寸管内的两相流型和局部换热特性。  相似文献   
8.
李强国 《郴州师专学报》1997,18(2):57-59,68
本文对纯液体沸腾汽化过程的热力学问题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据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指出生成一个球形气泡新相时必须克服一个能峰,而且这个能峰随液体过热度的增大而变小,从而合理的解释了液体沸腾汽化的过热现象。  相似文献   
9.
喷雾冷却时沸腾临界热通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水滴粒径较小的水-压缩空气混合喷雾流,在冷却高温水平传热面时的沸腾临界热通量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喷雾条件对临界热通量的影响和定量关系,对工业实际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气空间中不凝结气体对自然循环流动沸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凝结气体对反应堆安全的影响,在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5MW热工水力实验台架上研究了气空间中有不凝结气体存在时自然循环两相流稳定性的变化。实验发现:在气空间中有很高的氮气分压情况下,即使冷凝器投入运行,系统仍可能出现沸腾和两相流振荡,汽液交界面的温度可达到气空间总压对应的饱和温度,蒸汽分压在气空间中存在不均匀分布。这些现象的研究对压水反应堆变工况运行有重要意义。并对汽液交界面的Stefan流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